第0097章 镇海地形及防御(1/2)
镇海的防卫人马,在撤军节费之后,反而不及舟山定海人多,仅5000人——
其中,布防镇海外洋的盛岙、双岙、象山、石浦各岛的兵力1000人;
因为这次英军作战计划不同,原定的先占镇海,所以这1000人反而接战最早,被打散了。
落实到镇海的,就只4000人。
这也是,裕谦不能再增援定海的根本原因。
定海虽然再次陷落,但与首战不一样,这回战斗英雄比比皆是!
这就是裕谦要的战果,而且亲自对天发誓:要与镇海共存亡!
不能说谁也没料到,英军竟然如此,要过到大陆镇海来决一雌雄……
在决战尚未到来之时,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镇海的地形与防御状况——
任何出海口都是三角形,只是朝向不同而已,地貌也大同小异。
这镇海是甬江出海口,开口朝东北,是杭州湾的南沿,地形与虎门差不多,把虎门地图横过来,连两镇的位置也大体一致。
镇海是直隶厅县治,级别比虎门镇高,是宁波府的桥头堡。
由于英军一度夺占了对面的定海,作为收复定海的大陆基地,镇海曾集结过10万大军,驻节过伊里布和裕谦两任钦差大臣。
军事地位也超过虎门!
林则徐、关天培1840年6月大搞虎门战演时,总兵力达5万人,只是这镇海的一半,虽然也到过林则徐、琦善两位钦差大臣,但毕竟不是驻节。
可是,眼下镇海兵力却不多,4000人,还比不上定海的5600人,这反映了裕谦重在收复定海、巩固定海,对镇海的防卫反而不很重视。
要不是大爷命令撤军节费,他本人未必撤回镇海来,说不定已经壮烈牺牲在舟山岛上了!
但是回到镇海以后却不能继续撤退,只能坚守,要不然后面的宁波,甚至杭州就危险了!
这就是英军再度兵临城下的微妙变化——
4000清军死守镇海重镇,恰好英军将400人留在了舟山,前来进攻的海陆军人数,是4100人——
这是双方开战近两年来,兵力最为接近的一次战役。
镇海县城位于甬江北岸,北临杭州湾滩涂,北城墙上即为炮台工事,裕谦大人亲自坐镇,兵力1500人。
东北为招宝山,山顶建有威远炮城、两面山腰均搭建沙袋炮台一座,与城墙炮台工事勾连成片,驻守余步云提督1000人。
城南临江,甬江彼时名为大峡江,为西南——东北流向。
所谓大峡江者,就是南北两岸均有大山耸峙,自然成峡。
据说裕谦初到镇海,即叹为天险,加上甬江水道两边河滩淤泥深厚,不宜舰船登陆,自成金汤,比珠江沿岸沙滩处处,是要保险得多。
南岸城东有座金鸡山,山顶有一军营,山腰为同名炮台,炮口朝北,俯瞰江面。
金鸡山顶军营及炮台驻兵1000人,由江苏狼山镇总兵谢朝恩指挥。
南岸城东南角拦江埠,也有炮台一座,驻兵500人,由衢州镇总兵李廷扬指挥。
隔江相望的威远炮城、金鸡山顶军营及炮台、拦江埠炮台,互为犄角,共同构成进入甬江咽喉的三道铜关铁锁。
加上镇海县城,两岸四处火炮总数共157门,其中铜炮67门。
另雇水陆两勇2000人,还有火筏30支、16桨师船及明轮20只、渔船60只。
这便是镇海防卫的架构和规模,集中了前后两任钦差、总督、主将的所有附属成就。
其实,在金鸡山脊和拦江埠以南,与大峡江基本平行位置,还有一条小峡江——
这说明,大峡江南岸也是开放式半岛,不是真正的陆地,是个背水阵。
至于小峡江两岸,就什么防卫措施都没有了!
镇江的这些防卫措施,总兵力4000人,总火力180门,与定海舟山没法比。
可见,舟山不仅是渡海攻击目标,也是防卫的重心,镇海虽然是收复定海的基地大本营,实际只是屁股尾巴。
了解基地、大本营含义的人,都明白这些动听的形容词、专有名词背后就一大片仓库,没有什么战斗力。
关键,这些可怜的防卫设施,还是伊里布大人去年到来镇海后,为糊弄大爷修建的!
因为大爷给的命令是渡海作战、收复定海,伊里布老臣一员,经验丰富,料难取胜,因此借故在镇海造船、造炮、修炮台,贯彻四省会攻计划,一切也是为了渡海作战成功。
无形中,将出击定海的目标变成了防守镇海不受进犯,最终还将渡海作战的皮球,踢给了远在广东谈判的琦善大人负责!
要不是琦善大人谈出了问题,伊里布受到大爷的纵敌指责,镇海是可以善始善终的,也就不会有裕谦来做钦差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