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5章 英勇三总兵(1/2)
第二次定海战役,交战双方虽然表述不一,但不改这场恶仗的实质。
首先,英军记载的伤亡数据,如下——
左翼55团战死2人、负伤24人,正面18团战死0人、负伤8人,右翼战死0人、负伤0人,总计34人。
其次,天朝记载战死的清军将官,有——
浙江省定海直隶厅:总兵葛云飞、参将张玉衡、副将托安泰;
安徽省寿春镇:总兵王锡朋、武举朱汇源、差官吕林环、外委刘桂五、夏敏中、张魁甲;
浙江省处州镇:总兵郑国鸿、……
共计10人,有明显缺轶的是处州镇标,力有所逮的读者大人可自行补上。
再次,清军士兵的伤亡,没有记载——
各方估计均不下千人,伤亡惨重。
其中,仅坚守晓峰岭炮台军营的王锡朋寿春镇标就1200人,战后极少有重返至故乡安徽的。
真的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双方战前投入的兵力——
英军海陆军4500人、5舰、3轮、19船;
清军5600人、水勇580人、火炮121门、战船23艘;
别看数字差别不大,检讨起来,却都是血的教训——
定海防御体系,是裕谦大人亲自设计的,他创新了土牛防线,但没有创新炮台形制。
可见,他对英军炮火实无认识、更无体会,以致土牛门面防线80门火炮,既无首发之功、亦无还手之力。
被英军从两头横扫尽净,全部掀翻下海。
实战效果不如颜伯焘的石壁防线,石壁的火炮地堡尽管没有炮车,只可一发,因其形制成功防住了英军的开花弹,而被英军工程师和随军画家画了下来——
百年之下,仍可见到。
裕谦大人吸取的教训,主要来自舟山首战的不足,预先在晓峰岭上部署了重兵防卫,已经有了制高点和城防关系的战术意识,还是有进步的。
守军5600人,其中3000人、包括三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其实都是前任钦差大臣伊里布大人派出的——
定海总兵葛云飞、寿春总兵王锡朋、处州总兵郑国鸿,裕谦总督只是加派了2500人——
而其中,参加过定海首战的老兵——原定海县总兵张朝发的部下400多人,也是由裕谦大人免责请回,亲自听取了他们的切身体会和建议,也是总结、改进了一番的。
但是,这些改进还远远不够——
比起伊里布和裕谦两人,英陆军司令郭富少将反而是舟山老将!
他当然想重走舟山首战之路,但已被证明不可能,且十分忌惮新出现的晓峰岭军营,正好挡在了他的主攻方向上!
他以为是炮台,于是才有29日战前火力侦察阶段的50五十水兵特攻行动——专门前来清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虽然有新修炮台却没安大炮,只是军营,可见裕谦的亡羊补牢不是没用,而是没有补好!
没有补彻底。
特攻行动过后,晓峰岭变成了没有弹药库的废军营,就不在郭富眼里了!
尽管如此,还是不可能像舟山首战那样的顺利,顺利到49团战场上意外酗酒,忘记了战斗还没有结束,自己也没冲进定海城!
后世多有雄论,什么捉猪都捉不完,可惜不是捉猪,排排凌空开花弹过来,连猪都跑光了!
说个怼气话,那时49团在城外酒厂醉倒了一地,你总可以干死他一两个吧?
想剁谁就谁呀,要军官有军官,要士兵有士兵,就是要团长脑袋也可以呀,可是你又在哪儿?
不亦在抱怨娘生的腿短么?
英雄的话好说,英雄的事可不好做!
舟山二战之所以是恶战,另一样子,就是因为裕谦总督做了相应的整改补充——
新修了土牛防线和晓峰岭炮台军营,加强了关键部位的防卫力量。
这些,无论如何,都是裕谦总结此前战斗得出的战术进步,没有进步的只是炮战,而最不进步的依然是那个古老的战争神话——
英军步兵不擅陆战!
因为可笑的误解,裕谦实际部署的两翼陆战战术却并不可笑,反而歪打正着:与英军的左右两路纵队正好暗合。
所以,陆战成了双方选定的决胜关键,也应了那句老话——大炮上不了刺刀。
定海三总兵,是战斗的实际指挥者,在炮战阶段就阵亡了的是葛云飞——
定海全局和土牛防线中段的掌控者,因为炮火实力太过悬殊,就不多说了。
葛云飞,1789~1841,字鹏起,号雨田,浙江山阴县天乐乡人,今属杭州萧山,牺牲在震远炮城15上,年仅52岁。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