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除去祸根(1/2)
易秋娴的态度,既是对于项阳的附和,同时也是给他泼了点凉水。
项阳仔细读过易秋娴的奏章,心中也有了些许反思。
如果是一般的事情,秋娴其实会当面跟他说,通过奏章说起,就说明这些事情非常正式,而且有一定的严重性。
过去,项阳大力发展工坊,是严重偏向于军事用途,剩余的则是对商业的补足,希望生产更多容易交易的商品,方便他们扩展商路。
但是,易秋娴的提醒让项阳认识到,在这个时代,农业依然是立国之本,是最需要重视的产业。
易秋娴对项阳知之甚深,知道他对于各种工具的技术都有了解,而且现在大凉王朝治下的工坊与钢铁产量,只要挪出一部分用来多生产些农具,就足以让百姓更有效率地种地。
过去,大凉王朝在农业上的着手,更多的是政策方面,依靠着风调雨顺,得到丰收,满足大军作战需求。
但是在古代,“风不调雨不顺”的年份其实才是常态。
特别是关中之地还处于西北,不论是旱灾还是寒流,都可能让百姓们的努力变成一场空,那时大凉王朝就要面临非常严重的粮食危机了。
依靠商队从外地买粮,那绝对是不现实的。
项阳思考之后,决定将此事提到更靠前处理的朝政之中。
不仅仅各地工坊会偏重于农具生产,项阳甚至大笔一挥,将大量的炸药拨予水利工程方面。
过去,想要挖掘水渠,只能依靠着大量的劳力来做,但是现在有了炸药,那就方便许多了,甚至很多地形上不适合开沟挖渠的地段,现在也能通畅地挖开,引水灌田。
虽然以现在的农业技术,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地抵抗天灾,特别是可怕的蝗灾,但是这些工程与农具,无疑大大加强了关中的农业生产能力,哪怕是遇到一般的灾害,他们也能保证田地收成。
而易秋娴提出的开新学堂,本就是项阳畅导的政策。
招人才反而就有点儿意思了。
过去,项阳的招人才其实是偏向于从寒门之中提拔人才。
她希望项阳可以寒门与豪门并重,这不但能为朝廷直接简拔人才,免去了中间培训的时间,而且也是借此举措来“收买”豪门之心。
大凉王朝的措施是瞒不过人的,特别是关中豪门,非常清楚,按陛下的各项政策,他们的地位绝对保不住。
莫说爵位与官位了,就连他们掌控的土地也会被那些乡巴佬瓜分。
若是加强从豪门之中吸取人才,则能消除他们心中的不满,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地位也能得到巩固。
天下的豪门是除不净的,而且还会不断地产生新的豪门。
关中豪门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特别是西部关中的豪门。
他们已经无力组织武装力量与大凉朝廷作对,但是他们若是下了狠心,照样可以暗中破坏关中的稳定局面,非常不利于短期内稳定关中,恢复生产的策略。
项阳对于此策,决定接纳一半。
那就是从小门阀之中吸取人才,对于那些势力较弱的小门小户,保障他们的田地利益,从其中吸收人才进入朝廷都可以。
但是,对于那些大门阀大家族,朝廷依然会进行限制。
不仅不会从中吸收人才,而且会继续团结底层百姓,发动百姓,对他们的田地进行分割,“还地于民”。
甚至可以把其中一部分利益让于小家族手中,稍稍壮大他们。
简单来说,就是团结一般的百姓与“小地主”,对付“大地主”。
易秋娴着眼于关中的稳定,让他们能腾出手脚全力争霸天下,而项阳着眼于长远,先踢开这些绊脚石,完全解放百姓的生产能力,发挥土地的生产效率。
通过连日与朝臣们的商议和妥协,最终,项阳再次稍稍让步。
对于那些名声非常好,以诗书传家,而且对朝廷政令愿意配合的家族,朝廷可以网开一面,将之纳入自己的保护之中,不会对其“动刀”。
项阳也不由得感叹,有时候“人情”这种东西,真的是让人难以拒绝啊。
自家的朝臣们,多少都与那些世家有着某种关系。
在大凉王朝生死存亡之秋,当然一切政策雷厉风行,敢挡在他们路上的全部是敌人,杀之!
但是现在随着环境好转,大家的心也好像变软了。
那些朝臣可是风里雨里追随着大凉王朝从未有过二心的,处理项阳交托的政策也是兢兢业业。
现在人家苦苦求情,怎么好说个不字?
反正随着各地学堂的开展,那些世家也甭想形成知识垄断,对于大凉王朝而言,威胁几乎不存在反而只有益处。
以快刀斩乱麻的姿态定调朝政方向之后,项阳给主力大军放了个长假。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