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张九龄(中)(2/2)
开元十七年,张说又被玄宗拜任尚书左丞相、集贤院学士,开元十八年一病不起,终于病逝。
张说多次推荐张九龄做集贤院学士,开元十八年,张九龄转任桂州刺史兼岭南道按察使摄御史中丞。
便道归省,与家人欢聚,开元十九年春,他从桂林乘船顺流巡行按察来到广州。
开元十九年三月,张九龄被召入京,擢秘书少监,兼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
他奉旨代撰敕文,对御而作,不须草稿,援笔立成,深为玄宗倚重。
在他的文集中,代皇帝起草的敕文多达114篇,两次升任他为中书侍郎。
开元二十年二月转为工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八月兼知制诰,张九龄时已55岁,屡乞归养。
玄宗对他加以重用,并不批准,只是把他弟弟张九皋、张九章就近家乡封官,以便照顾老母。
张九皋后官至广州都督兼五府节度经略使,张九章后官至岭南节度使、广州都督,都是统治岭南的封疆大吏。
开元二十一年五月,张九龄升任检校中书侍郎,十二月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修国史,主理朝政。
张九龄建议于河南屯田,引水种稻,遂兼河南稻田使,当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琏因为副将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捉拿护送他到京城,请求按照朝廷典章执行死刑。
张九龄奏明皇上说:“张守琏的军令一定要执行,安禄山不应该免除死罪。”
皇上特别赦免了他,张九龄上奏说:“
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谋反之相,请求皇上根据他的罪行杀掉他,希望断绝后患。”
皇上说:“你不要因为王夷甫了解石勒这个旧例,误害了忠诚善良的人。”
于是唐玄宗放安禄山回到藩地,张九龄为中书令时,天长节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
张九龄又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结交友善,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
开元二十二年五月张九龄迁升中书令集贤院学士知院事修国史,
开元二十三年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累官封他为始兴县伯,食邑四百户。
李林甫自己不学无术,因为张九龄的品行被皇帝赏识,心里非常妒忌他,于是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张九龄多次说不行,玄宗因此不高兴。
唐玄宗被李林甫的谗言所惑,玄宗遂于开元二十四年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免去了知政事,后来宰相每次推荐公卿时,皇上一定会问:
“节操、品质、度量能够像张九龄吗?”
旧例,士大夫者要把笏板插在腰带上,然后乘马,张九龄体弱,常派人拿着笏板,朝廷于是设立了笏囊。
笏囊的设立,从张九龄开始,罢相后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坐“举非其人”,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