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惊天谋划(1/2)
对于孙秀荣来说,既然能够提前一年将白孝德的碎叶营派到霫部,对于就近的识匿镇自然不会错过,他一早就让此时的昭武州州牧兼镇守使马璘做好了准备。
摸清沿着那密水(泽拉夫尚河)上游抵达克孜勒苏河河谷的道路后,在大唐内乱刚起之时,他就让彭县镇守使李进才带着三千人进占了以赤河驿为中心的地方,并在那里修建了城堡。
(赤河驿,后世吉尔吉斯斯坦萨利塔什)
赤河驿升级到赤河城后,便彻底锁住了大唐从拔汗那盆地越过阿赖山脉来到克孜勒苏河河谷,进而回到疏勒镇的道路。
也封锁住了识匿镇最为便捷通往疏勒镇的道路,于是他们只能穿越葱岭高原了。
他这样做,就是为了坚定田珍投降之心,对于田珍来说,由于退路被封,除了投降眼下至少在名义上还是大唐麾下北庭大都护的孙秀荣便别无他途。
若是投降了连漠北蛮夷都不如的帕坦人,抑或对于大食教极为狂热的大商人,想想田珍也不会这么做。
碎叶军,毕竟是一个操着唐语的势力。
孙秀荣在怀朔镇蹉跎了两个月,自然是有他的考量,这一次,他带足了三个月的粮草,为的就是做长远打算。
粮草只剩下一个月,他必须要有所行动了!
这个打算,如果说出来实在有些惊世骇俗,莫说别人了,就算他自己想想也不大可能。
不过他依旧做了。
因为这是他唯一的机会。
严格说来,碎叶军似乎与此时的吐蕃人有些类似,对于丁口有些狂热的痴迷,但吐蕃人将从中原掳掠过来的绝大部分人都当成了奴隶来使用,按照他的体制,以高寒贫瘠之地,想要养活几十万大军,没有更为庞大的奴隶是不可能的(对于奴隶进行极限压榨,让其种地、放牧、打造器械,为了稳固他们,藏传佛教便应运而生),而没有几十万大军,他靠什么与大唐、大食争霸?
而碎叶军却是一个能真正善待百姓的势力。
孙秀荣知道,在安史之乱后期,由于河西、陇右军力孱弱,吐蕃人大举进攻,一度攻陷长安,虽然最终铩羽而归,但却从京畿、关内道掳掠了大量的人口,这些人口后来一部分被安置在河西,为后来党项人的最终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其让这些人成为吐蕃争霸的一部分,不如便宜了自己,当然了,作为一个来自后世的中国人,孙秀荣肯定会同时削弱吐蕃。
而在北面,回鹘人气焰正盛,后来其败于辖嘎斯人之手后西窜,奠定了整个西域几百年的基础,这一幕是孙秀荣不想看到的。
同时削弱回鹘人,自然也是他所想。
还有契丹,则是顺手为之。
若是利用安史之乱的当口,通过某种设计或者战争同时削弱吐蕃、回鹘、契丹,又让大唐在短时间缓不过劲来,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吐蕃人的命脉有两点,一是人口,二是佛教,佛教让其衰落水到渠成,不过在近期,他需要一场致命的战争才行,其实,几乎与安史之乱同时,吐蕃人的国王被臣下杀死,内部一片混乱,眼下是幼主在位,权臣当道,若大唐没有安史之乱,有着一众能臣宿将,覆灭该国易如反掌。
几年后,吐蕃人汇聚二十万大军来到长安,如果大唐能在此时将其歼灭,或者部分歼灭,必定能奠定几十年的西北边陲安靖,可惜依旧功败垂成。
二十万,整个吐蕃能有多少人口,几乎是举国之力了。
当然了,此时的唐国君臣是意识不到这一点的,即便意识到了在安史之乱末期也无能为力。
想想吧,由于碎叶军的横空出世,一个没有咄咄逼人的吐蕃人、回鹘人、契丹人的东亚世界该是何等模样?
这一切,就凭着他七个营头就能达到?
想想都不可能。
这就是他冒着断绝粮草的风险在怀朔镇蹉跎了一个月的真正原因。
眼下他收到的消息是:
白孝德已经成功完成辽东攻略,正在榆关与史思明对峙;
阿布思已经完成檀石槐台攻略,麾下大军激增到万余,东边震慑契丹,西边威胁回鹘人;
中路的山地营已经成功击败了契丹人,并占据了涅剌部的领地,打通了燕山腹地与榆关的联系。
耶律涅里果然是契丹人真正的奠基人,在得知白孝德从南面过来时,立即当机立断,将大军撤回了饶乐水流域,并让自己的幼子耶律毗伽亲自来到他的大营作为质子负荆请罪。
当然了,以南弓熙、康孝荣两个营头,是不能奈何涅里太多的。
契丹人,眼下势力最弱,在孙秀荣计划的排序中也位居最后,涅里如此做倒是正在他的下怀,若是此时不是身段柔软的涅里主政,而是刚猛无比的可突于,他必须先要解决了契丹人才行。
至于安史叛军,眼下大部分被唐军分割在长安、洛阳、河东、幽州、南阳等地,区区幽州的兵马孙秀荣并没有放在眼里。
对于史思明来说,虽然碎叶军出现在榆关有些突兀,不过眼下他的头号大敌依旧是河东的郭子仪、李光弼朔方军!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