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四章 土司乱?捷报至(二更)(1/2)
日月旗迎风飘展,西风烈,旗也猎猎。
文武百官立于旗杆两侧,等待着奉天殿的开启。
解缙、郁新站在文官之首,而在两人之后,则是杨士奇。
不到七年的时间,杨士奇从一个寂寂无名的编修,历任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礼部尚书,终进入内阁,成为了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一些官员对于杨士奇升迁内阁颇是不满,认为此人未有显功,不足以入内阁。还不等朱允炆发话,郁新就直接发了话:“你有什么功劳,站出来说说,若能比得过杨士奇,抬你入内阁如何?”
杨士奇没有功劳吗?
不,他有!
杨士奇参与编纂了《太祖实录》,推动了国子监革制,将数学、医学、兵学、匠学、商学……引入国子监,大推新式教育,主导了社学、县学、府学、国子监四级制教育模式。
社学教材、县学教材、府学教材,国子监各学院教材,都是杨士奇一手牵头,组织安排的,这些影响深远、波及广泛的教育举措,不是功劳是什么?
在担任礼部侍郎与尚书时,杨士奇更是屡屡献策,力主大教育战略,大明这几年的文教兴盛,杨士奇居功至伟。
南征、西征、迁都、招抚与安置外国使臣,册立太子等等,哪个大事件背后没有杨士奇的智慧与心血付出?
他入内阁,当之无愧。
奉天殿的大门缓缓打开,百官入殿。
朱允炆从礼乐声走来,落座于龙椅之上,威严地扫视过众人,沉声:“平身奏事吧。”
百官谢恩。
郁新出班,陈言:“皇上,接四川布政使奏报,嘉定州(乐山)犍为县有盐井,可开采煎盐,当地百姓私自开采,年入盐十万斤,贩卖牟利。因参与百姓超千户,牵连数千人,布政使司不敢定夺,特请奏朝廷。”
盐执行的是专卖制度,百姓有权吃盐,没权自己私自煎盐,更不能拿出去贩卖。
自洪武以来,大明最主要的就是两淮盐场与两浙盐场,四川盐虽然也有,但数量并不多,有时候还需要从外地输盐。
但这两年,大明不断开矿,煤矿要开,铁矿要开,铜矿也要开,开着开着,钻井、深挖技术就提上来了,这些技术在匠人的带动下进入四川,盐井技术突飞猛进,这才有了犍为县之事。
虽说洪武时期成都、简州一带也出现了盐井,但受制于固井技术、深挖技术,始终没有实现规模量产。而犍为县盐井的出现,则解决了这些问题。
当然,这也与煤炭的广泛应用有关,四川煎盐用的就是煤炭。
对于此事,朱允炆并没有追究,反而是乐见其成:“盐井煎盐,产出量高,可谓是大喜之事,即可解西南盐困,又可解运输之难,两便之事,何必再去惩罚百姓?依朕看,四川、云南布政使司,可以鼓励民间开凿盐井,不设灶户,但所产盐当折为盐引贩给官府、钱庄、商人,不可私自发卖。”
郁新欣然笑道:“如此以来,当地百姓也多了一条营生,皇上圣明。”
朱允炆颔首:“继续奏事。”
郁新刚退至是班序之中,户部尚书夏元吉便走了出来:“皇上,按照朝廷规制,广西、云南、湖广、贵州等地土司应足额缴纳夏税。然户部自七月递发文书催问各地,至今已有三月。广西、云南、湖广土司是闻命,已补交夏税。然是贵州,当地土司抗命不从,不给钱粮,臣请给予重视。”
朱允炆皱眉,不给钱粮,不听调遣,这是想要闹事的前兆。
梅殷走了出来,冷着脸:“皇上,贵州虽没有改土归流,但依旧是我大明管辖之地,当地土司臣服朝廷,理应给足相应钱粮,若放任不管,广西、云南、湖广等地土司必会纷纷效仿。臣请旨,命贵州都指挥史顾成带兵弹压!”
不等夏元吉反对,吏部尚书蹇义便站了出来:“皇上,不可动用大军。”
朱允炆看着蹇义。
蹇义肃然道:“眼下朝廷正在西域用兵,又在修筑混凝土道路,营造新都,民力已是疲惫,此时又正值冬日,百姓正需休养,若冒然征调民力,再起战事,岂不是更让百姓承压。到时土司事尚未平定,将再起风波,臣请皇上三思。”
梅殷反问:“莫不成朝廷要对贵州土司之事视而不见,任由其胡来不成?”
蹇义摇头:“贵州土司之事,自不能坐视不管。只不过贵州土司向来听命,突然发难,必有隐情。皇上,臣请派官员深入土司,调查清楚,若确系土司想要造反,当动大军则动,若另有缘由,则应给土司一个公道,而不应冒然兴兵。”
解缙出班:“臣附议。”
郁新、杨士奇等人也站出来支持蹇义。
朱允炆没有办法,因为西域战事、营造新都,在征调民力已不下八十万。若在贵州再动兵,势必会引起当地土司抱团,战争到底会打多大很难说。若大打,就需要诸多民力作为后盾,可朝廷很难支撑起一次大的战事。
只能按下此事,等待西域战事尘埃落定。
“就依蹇尚书之言,先行调查,再作定夺。”朱允炆吩咐之后,又感觉缺了点什么,补充了句:“命令张辅于庆远府练兵。”
郁新、杨士奇等人暗暗吃惊,朱允炆这是在做两手准备啊。
庆远府在广西北部,距离贵州的贵阳不过五百里,急行军五日内可以抵达,而以张辅的名声,这仗要么打不起来,要么就打不长久……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