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旅顺的重要性(1/2)
骆养性满脸苦涩,暗叫倒霉,但他哪里敢拒绝崇祯皇帝。
招呼了几个锦衣卫,就准备入大殿维持秩序。
……
太原府,昭武军军政府的衙署内,刘老爷翻看着最近一段时间军政府新政策的实行反馈报告。
报告中详细讲述了这段时间昭武军军政府政策的实行情况,以及民间的舆论等。
看着这份结果喜人的报告,刘老爷脸上满是遮掩不住的高兴。
他也是地主士绅阶级出身,原本心中对《土地租种法案》是没什么好感的,觉得要拉拢也是该拉拢地主士绅才对,为什么要拉拢那些泥腿子呢?
觉得只有拉拢住了地主士绅,他刘家才能在地方站稳脚跟,才能维持统治。
但自己儿子一力坚持,刘老爷也就同意了实行《土地租种法案》。
原本看着自己儿子不断的对地主士绅下辣手,刘老爷是心中忧虑的,生怕地方会生乱子。
但是,他是真没想到,那些地主士绅竟然如此的不经事,被自己儿子三拳两脚的就都给收拾了。
这帮人在刀子面前一个比一个老实!
《土地租种法案》全面实行,地方的人心迅速安定,昭武军的爪牙深入了地方,真正的站稳了脚跟。
刘老爷看完反馈报告,对着刘易开口说道。
“儿子,现在我军政府治下地方安定,昭武军不断扩兵,朝廷在山西也没有多少兵力了,你为何不四处出击,扩大控制区呢?”
正如刘老爷所言,经过这一年多的战争,朝廷在山西的兵力确实损失惨重不剩多少了。
如果昭武军想要对外扩张,只需要一两个老营头,带上些新营头出击,就能够攻城拔寨无往不利!
地方遗留的那些个卫所兵,是不经事的,一次冲锋就能够冲散他们。
现在昭武军实际控制的区域,大概也就是北至山阴,繁峙,东到五台,西到娄烦,南到太原一带。
大概也就山西的五分之一左右,甚至是就连太原嘴边的晋中刘易都没攻取。
刘老爷很好奇,为何自己儿子要将大量的军队攥在手里,而不是撒出去攻城拔地。
刘易听闻刘老爷的问题,思索了一下开口说道。
“父亲,我接到线报今秋蒙古人可能要入寇山西,按照蒙古人的尿性,大同朔州之类的坚城他们肯定不会打。”
“绕过大同朔州,蒙古人最有可能入寇的地方就是我昭武军治下的山阴繁峙一线,甚至有可能被他们杀入代州一线。”
“我手上必须得握着一只随时能开拔增援地方的兵马,给入寇的蒙古人以迎头痛击!”
刘易奋力握拳,脸上的表情满是坚定不容动摇的坚定。
刘老爷却是有些担忧,语气疑虑的询问道。
“蒙古人都是骑兵,我军能打的过吗?”
在古代,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所有人的固有印象中骑兵就是比步兵牛逼,刘老爷自然也是这么认为的。
“父亲以为我为何要大力整顿编练骑兵?曹变蛟一来我就任命他为一军主官?”
刘易一副胸有成竹的说道。
不光是因为对曹变蛟运用骑兵之能的信任,还有就是现在这一代信萨满的蒙古人,可不是成吉思汗那一代信长生天的蒙古人了。
他们在草原上被建奴给揍的满头包,甚至是连自己的祖地都给丢了,被建奴撵着狼狈西迁,要说他们现在有多强,保留有多少实力。
呵呵,那可真就是开笑了!
历史上的崇祯六年蒙古人之所以能够长驱直入在山西劫掠。
那是因为山西的明军都被流寇给牵制住了手脚,双方激战正酣,压根就来不及去关注一波入寇劫掠的蒙古人。
再加上入寇的蒙古人都是骑兵,来去如风,所以才会出现崇祯六年蒙古入寇山西,如入无人之境的场面。
但凡明军能够腾出手来,被建奴揍的损失惨重的蒙古人,也就不可能如此嚣张了。
现在刘易有了提前有了防备,早早就开始安排预防蒙古人入寇,甚至是准备给入寇的蒙古人来一下狠的。
蒙古人还想要入关劫掠,然后扬长而去?
呵呵,怕不是在想屁吃!
现下时间已经是六月底了,没多长时间就是立秋。
立秋之后,到了八月估计也就可以开始秋收了,就算是现在是小冰河期,秋收比正常年份要迟些,那么最迟八月底也该秋收了,否则就要入冬了。
等关内收完秋,蒙古人差不多也就该入寇了,毕竟这个时候粮食已经被从地里收了起来,存入了仓库。
蒙古人入寇只需要去粮仓里搬就行,如果来早了的话,他们难不成还能自己下地收秋去?
所以,蒙古人要入寇,时间大概也就是在收秋结束之后!
也就还剩两个月的时间,看着不短,但刘易也该提前准备了!
……
关外,旅顺城外。
到了崇祯六年的时候,大明在辽东几乎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旅顺作为辽东的重要出海口之一,几乎就是现在明军在辽东的最后一座城。
大明在旅顺分设南北二城,金州卫中左千户备御,平时驻军也就千余人左右。
就算是这千余人都是辽东军,但依旧算不上城防严密,
相较于辽东,由于辽西靠近京师,因此明朝在战略部署上一直重西轻东,尤其是到了崇祯六年明军在辽东的一系列坚城全部失守,辽东局势彻底败坏。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