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6章 不孝子(1/2)
第1196章 不孝子
屋中几个史家兄弟都是披麻戴孝,争吵起来如同是在分家产一般。
但这比争家产要严重得多。
史樟抬手一指史棣、史杞身上的孝服,语气里除了愤怒又多了一份悲痛。
“都还未除孝,都还未除孝……你们就要违背父亲的遗志。我父弱冠从军,年未三十已为大将,自太祖、太宗、睿宗、宪宗、今上,五朝元臣,忠名冠世。他前脚才走,你们后脚就要背弃大元?!”
史杞低头不去与史樟争,心中暗想道:“四五十年间就换了这么多大汗,可见礼法不足以治天下。”
这道理,他也是近来才知道的,被人骂了就拿出来用一下,倒不是对此有什么钻研,因此不敢拿出来与史樟争辩。
从忠、孝、礼、义各个方面骂过了兄弟们,史樟再次问道:“说,史杠人呢?”
“我们真没见到他。至于我们方才那些牢骚话,不过是听幕府的一些文客说的罢了。”
史樟半信半疑,待问不出更多了,向外走去。
走到院中,他又转身四处扫了一眼,仿佛是史杠正藏在哪个黑暗的角落之中一般,让他感到不安。
~~
回到书房之后,史樟又请来了王恽,表示自己并没有找到史杠。
王恽亦十分讶异,捻须沉吟道:“怎会如此?既已有人看到史杠潜回城中,不在史杞处,又能藏身何地?”
“是啊,他与史杞感情最好,且有人看到他往那边过去了,竟是不在。此事真是怪了。”
“二郎已控制住他的妻儿了?”
“嗯。”史樟叹道:“若能找到他,我会向陛下恳请,饶他一条性命。”
话虽如此说,从他眼神中却可以看出他对此事十分在意。
也许一切都与几年前的一桩旧事有关……他曾被李瑕绑走,藏在猪圈当中,引为平生奇耻大辱。
这种心理上的记恨,再加上忽必烈的恩遇,使他坚决不愿投降李瑕。
他不能让史杠说服族中人投降。
王恽将史樟的神色看在眼里,拍了拍膝盖,安慰道:“二郎不必太过忧虑。史杠若回来了,乃为李瑕当说客。相较于其人在何处,更须在意的反而是士民对大元的信心。信心强,任史杠说破了天,亦无人理会。反之,哪怕他未归,亦有人叛投。”
史樟道:“先生所言甚是。”
“这信心,又分为两种。”王恽道:“一关乎于战事,二关乎于汉法。”
“近来总有人说,大元战事不利,又说燕王病逝了,陛下将要弃汉法。”
王恽摆了摆手,道:“先败后胜乃兵家常有之事,便说前些年宋军甚至一度攻至沧州。须知之前几场败仗,并非是唐军强。而是大元陷于内斗,无瑕他顾。慢慢能扳回来的。至于汉法……”
这才是他真正要说的,语气凝重了几分。
“方才我与王状元公详谈过了,陛下没有放弃汉法,私下里允诺了诸公,将立燕王之子为皇太孙。”
“真的?”
“嘘。”王恽道:“此事还寥有人知,二郎自知即可。依旧是那句话,不必太过忧虑。”
“谢先生宽慰。”
~~
这夜,王恽梦到了史天泽。
待到次日醒来,已是中秋佳节,他回想着昨夜的梦,以及史天泽过去对他的庇护与知遇之恩,提笔写下了一首《满江红》以表缅怀。
“雷动云横,惊飙鹜。北城西下,人共骇。赤丸夜语,电光飞射。将领未承诸葛令,橐鞬已在汾阳胯。笑书生、思握玉鳞符,从公驾……”
待到这日晚些时候,王鄂看到王恽这首词,想到与史天泽的过往情谊,老泪纵横,于是也挥毫写下了一首诗。
王鄂不愧是金国最后一个状元公,相比而言,其诗纵笔豪放,又有沉痛悲愤之情,让史家不少子弟都看哭了。
“万国鞭笞走帝庭,堂堂争识汉孤卿。”
“元勋高出麒麟上,旷度初无智勇声。”
“俪景去翻髯影驾,柱天留在笏端铭。”
“白头无地酬知己,痛为苍生泪满缨。”
一个才名远播的大才子和一个当世名儒都写下诗词追悼史天泽,这让史家诸人在中秋佳节也有了些欣慰和荣耀。
史樟也是文才不俗之人,仔细品了王鄂这首诗,在悲挽之外,另外还读出了王鄂对汉法、对天下苍生的期盼。
但不论如何,这都是情真意切在悼念史天泽之人。
想着这些,史樟对史杠的怒意更深,这日,当他得到消息,说史杠藏身于城东龙兴寺时,便亲自带兵包围了过去。
“史杠,你这个不孝子!你投降李瑕,害死了我父!”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