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卷第124章】参观斯沃格罗村(1/2)
李松第一次听说“哥萨克”,还是在历史课本上。
在沙皇俄国夺取西伯利亚、入侵我国东北的一系列战争中,哥萨克充当了马前卒。17世纪中期,在波雅科夫、哈巴罗夫等人的率领下,哥萨克闯入我国黑龙江领域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被当地人民称为“吃人的恶魔”。
这样的历史让李松对哥萨克人充满了厌恶。后来,他从网上了解到哥萨克人的形成过程,这才对这个群体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哥萨克是生活在俄罗斯南部及乌克兰的一个游牧族群。从十三世纪开始,一些斯拉夫人为了逃避蒙古帝国钦察汗国的统治,流落到顿河、第聂伯河下游及伏尔加河流域,这是“哥萨克”的最初源头。十五至十六世纪,从农奴制压迫下出逃的大批城市贫民、乌拉尔农民汇聚到这些地方,被称为“哥萨克”,即突厥语中“自由人”的意思。
哥萨克人性情豪爽,骁勇善战,被沙皇看中,重金收买,从此哥萨克人组成的骑兵,便成为沙俄武力的主要依仗。说到底,哥萨克就是那种“当兵吃粮”的角色,所以,有些账不能全算在他们头上。
不过,真正让哥萨克走进李松视野的,却是因为一部电影。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松在视频网站看了前苏联拍摄的影片《静静的顿河》,片中风云变幻的局势、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以及顿河两岸的自然风光,都深深吸引着他。
随后,李松又特地找来肖洛霍夫的原著,通读了两遍,这让他对哥萨克人的日常生活有了深入的了解。
如今,哥萨克分散在俄罗斯、乌克兰两国,而顿河位于俄罗斯境内,他这次是没时间去游览了,不过可以去乌克兰境内第聂伯河下游的哥萨克民居看看。
对于李松的要求,娜塔莎表示没问题,随即还透露了一个秘密:“我家祖上就是哥萨克,我的故乡在第聂伯河下游岸边,要不去我的老家那里转转?”
“那当然好啦。”李松立刻点头应允,随后包了辆出租车,一个多小时后,就抵达了娜塔莎的家乡:斯沃格罗村。
这里跟电影《静静的顿河》中的鞑靼村很类似,一座座木屋分散开来,沿着第聂伯河星罗棋布。只不过,村里老人、小孩居多,看不到多少年轻人,估计是到大城市工作、生活了。
在村里转了一圈,最后来到娜塔莎家。娜塔莎的老奶奶大约七十多岁了,看到孙女回来非常高兴,亲热地聊了好一阵。
当老奶奶看见李松这个东方面孔时,不禁愣了一下,娜塔莎做了介绍,老奶奶连忙表示欢迎,随后娜塔莎带着李松进屋转了转。
屋内有好几个房间,但都已空无一人,落满了尘埃。
来到“dey”住过的房间,只见墙上挂的镜框里都是“dey”读小学、中学时候的照片,还贴满了各种奖状,书桌上则摆放着“dey”曾经用过的一些书籍、笔记本。
李松看得心头一动:这些书本里面,不会藏着第七次任务的线索吧?
虽然他觉得可能性不大,但既然来了,总要试一试。于是李松将这些陈旧的书本都挨个翻了一遍,然后偷偷看了下微信,发现“dey”微信昵称上的“?”号仍然还在。
虽然不出他所料,但还是有些失望。
见娜塔莎不解地望着自己,李松也意识到自己的举动有点奇怪:是啊,这些旧书本还值得翻上这么半天?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