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弑君夺位(1/2)
除去那个家**了太子的藩王不论,他自然是喜不自胜,但那些抢破了头,最后却落个竹篮打水的藩王,又怎会可能善罢甘休,老老实实的!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
在册立太子后的一年半之内,已有先后有两位藩王,因不满先皇所册立的太子人选,最后起兵作乱,意欲强行夺取皇位。
世间诸事,名正则言顺。
如这些藩王一般,犯上作乱,图谋窃国篡权之人,既得不到百姓爱戴,也得不到朝臣拥护。所以,被镇压,被削藩,被杀头抄家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可是,所谓的杀鸡儆猴,从来都无关于那只猴子是否聪明。关系要紧的是,致使猴子犯错的因由,到底具有多大的诱惑力!
在这皇权至上的年代,还有什么,能比那张象征着无尚权利和崇高地位的龙椅,更具有诱惑力的呢?
于是,景德八年,先皇驾崩之后,太子因为要守孝服丧满三日,方可正式行登基大典主理朝政。
就在这三日之内,又有一位藩王,不知死活的前来送人头。
不过,这一次这位造反的藩王,可不比前两个那么容易对付。不仅是因为他韬光养晦,蓄谋已久,人力兵力皆不可小觑。更因为他时间选的好!
那时候,先皇刚刚驾崩,一班文武朝臣也都是各有各的心思。一时之间,朝政不稳,人心涣散,太子尚且还不能服众,又有藩王趁机作乱……
对于太子来说,真可谓是内忧外患一大推,这个皇位到底能不能做的稳,都还两说!
果然,那位藩王打着质疑皇死因的的旗号,一路攻入京都。虽然这一路上死伤惨重,但他们却士气高涨,不夺下皇位誓不罢休!
太子得到消息后,紧急找来文武百官商议对策,却被这些见风使舵的墙头草们狠狠地摆了一道!
这些朝臣满脑子都是如何明哲保身!他们眼看着那位造反的藩王,士气已然锐不可当,这个时候,太子与藩王之间,谁才是先皇亲封的正统**人已然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那书写历史的笔就在谁的手中。到时候,想怎么润色这段不光彩的过往,都得看新帝的喜爱!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太子的同胞兄弟,也就是当今的皇上,披挂上阵,领兵勤王,直接从后方给了造反的藩王一记重创!
当皇上的军队追着造反的藩王,一路打到皇城脚下的时候,局势才渐渐明朗起来。
综观百年,皇城近边,还从未有过这种兵戎相见、尸山血海的骇人之事发生。
皇上当年勇猛异常,孤身一人驾马冲入叛军之中,不但手刃了造反的藩王,还割下了他的首级,进宫向太子殿下献捷!
到这里,所有之前发生的事情,原该就此结束。
于太子而言,虽然这一路走来甚是曲折艰辛,但好在有惊无险,他也总算是可以修得正果,正式登基坐殿,成为名正言顺的天下之主。
可事情哪有这么简单,若真如此,那当今这位皇上,又是如何坐稳江山的?
传言说……为何是传言呢?那是因为,这桩旧事发生之时,在场除去当今圣上以外,便再无第二人,第二位活人亲眼所见,并亲口详述。
为何要强调活人呢?那是因为,死人倒是有两个,一个是先太子,一个是御前端茶送水的一个小太监。
据当今圣上所说,那日,他手提反贼人头,身披战甲,浑身鲜血未除,便风尘仆仆的赶到宫中向兄长献捷。
先太子乍看之下甚是欣慰,于是,便拉着当今圣上到御书房谈话。其间,当今圣上还解除了身上的佩剑和带血的铠甲,这才跟着先太子去了御书房。
先太子吩咐近身伺候的小太监上了茶水之后,便让所有宫人都退到了御书房以外,屋内唯独留下当今圣上一人,还有那位小太监在一旁伺候着。
可是,未及一炷香的工夫,御书房内忽然传来一阵响动,伴随着茶盏杯碟摔落在地的声音,紧接着便传出来当今圣上大声呼叫兄长的声音。
守在门外的侍卫们惊觉有异,大步冲入御书房后,入眼所见,屋内已然乱成一团,眼前的情形,更是让他们震惊不已!
当今圣上身披先太子外衫,神情悲戚,极尽哀痛的跪御案之前,他一只手托着传国玉玺,一只手抱着已然死去的先太子。
就在离这二人一步之遥的地方,那个伺候茶水的小太监,也已被掰断了脖子,死尸倒地。他的身旁,还放着一并短剑。
又是据当今圣上说,这位小太监是造反的藩王埋在宫内的眼线,为的便是里应外合,在关键时候对先太子下手!
当日,小太监先是端来了有毒的茶水,先太子喝了一口,然后便与当今圣上说起他此次平叛有功之言。当时,当今圣上正要喝茶,忽听到先太子说要对他大加封赏,又问他想要什么的时候,当今圣上不敢居功,便马上放下茶盏,起身行礼谢恩。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