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7.第935章 【位置】(1/2)
接到赵长天电话的当天下午,郭小洲赶到了武江。鉴于和周其昌见面的时间是晚上八点,他第一时间去看望老师程力帆。
这一次他带来的礼物是麻海海绣,一幅大尺寸作品。作品名为双骏图。
“刺绣的视觉效果和字画、油画完全不一样,刺绣的立体感强、更细腻、更真实。好东西。”程力帆戴上眼镜细看,赞不绝口。
郭小洲呵呵一笑,“您喜欢,以后我再给您淘……”
程力帆忽然放下绣品,眼神严肃地盯着郭小洲,“这幅绣品是人家送你的?”
郭小洲连忙解释,“是我请当地的一位海绣大师专门替您制作的。钱我一分没少给。当然,我利用了一下书记的身份,这位大师已经鲜少自己动手……”
程力帆的脸色这才舒缓,再次拿起双骏图,仔细欣赏。
一边看一边询问,“这位大师的年龄?”
“六十九岁。”
“了不起啊!”程力帆随后问,“他带徒弟了没有?技法会不会失传?”
郭小洲介绍说,“自成立麻海海绣产业园后,我们县专门组织了一批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年轻人,分配给一些海绣老师傅带,并且替他们成立各自的刺绣工作室。这位大师目前已经带了十三个学生。”
“嗯!好!祖国文化的瑰宝不容断裂。”
“现在,麻海镇投入刺绣的绣男绣女越来越多,而且,她们不再是文化水平偏低、足不出户埋头刺绣的传统绣工。镇里定期请美术学院的教师们给他们上课。”
程力帆感概道:“的确啊!惟有不断学习,才能更深刻地体味画的构思和境界、书法的运笔走向,才能更好地尊重原创作品”。
郭小洲笑着说,“老师,您的看法真是太精准了。如何为麻海营造更好的文化产业氛围,这是景华和麻海产业园一直思考和关注的课题。在我的设想中,云河西部的这个小镇,不仅要把海秀产业发展壮大起来,还要成为海绣艺术品的展示和交易中心,搭建起一个海绣文化艺术的交流与研究平台。将来还要开通麻海刺绣作品版权网络交易平台、成立海绣研究会、开展“海绣”文化艺术理论学术交流与研究活动,推动刺绣文化产业不断向内涵延伸。”
程力帆欣慰的点点头,“看来你当初的选择也没有错。做实事和做研究都是大道。你要是真跟我做学问研究,出成绩估计还得十年二十年,但做实事,出成绩更快捷……”
郭小洲很真诚的说:“如果我可以自己选择道路,我还是想跟您做学问。但是,当年,我没有选择的条件。您的几个学生,全都选择了从政,师兄们内心都觉得愧疚与您。”
程力帆摆摆手,“做自己喜欢的事业,何疚之有。对了,我看了你们提出的上石丰绿色生态产业园计划,对我们的农业和农民民生是个促进。做成了,你一个人能顶一千个学者。”
郭小洲呵呵笑道:“我一个人什么都干不了,老师,现在是团队时代,已经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土壤了。”
程力帆遗憾的点点头,“下一步你打算做什么?”
“我想等上石丰产业园上马,然后把上石丰模式辐射到景华下面的各镇各村,统一布局,规划,形成集约农业模式。”
程力帆笑看着这个他最爱的关门弟子,“别的领导都大张旗鼓的招商引资,走地产经济道路,你还把重心放在农业上?”
郭小洲淡然一笑,“景华受地理位置和区域条件约束,纯粹的招商引资能引来多好的投资?根本不可能。我不想搞那些哨的噱头。在任一天,就做一天实事。景华的唯一出路,就是农村产业化道路,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
程力帆笑了,“对了,曲矛前天打电话说,十五号会来西海。”
提到曲师兄,郭小洲感概的说:“我当了老师这个有名无实的关门弟子,好处多多啊。这次上石丰和上农集团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曲师兄居首功。”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