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虎视汴梁(2/2)
梁国的淮西防线形同虚设。
枢密院的作战计划早已出炉,李筠、高行周部攻许汝胡真部,朱瑾、郝摧攻颍州牛存节部,李神福部溯运河而上,攻取宿、宋二州,然后三部合击汴州。
不过李晔对此策相当不满意,因为它没有把晋军的反应预估在里面。
唐军围攻汴州,李存勖会眼睁睁看着?
梁国在三面围攻下,灭亡是必然的,李晔认为此战的关键就在于晋军的反应。
当然,汴梁也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有一定反击能力。
生死存亡之际,说不定还能回光返照一下。
“臣以为,逆梁未必没有还手之力,黄文靖、朱汉宾等人还有相当兵力,王彦章在汴京,若闻河北剧变,梁主必会启用,陛下不妨观梁晋大战,然后决之。”周云翼道。
李晔点点头,“逆梁内忧外患,主弱臣强,皇城司加强策反梁国军将的力度,有逾规的条件不妨先答应下来,灭梁之后慢慢料理。”
“末将领命。”赵义存道。
现在是三年休养期的第二年,虽然岭南有大战,但都迅速平定了。
湖南、江西、宣翕、淮南等地,粮食产量连年增长。
老天爷也给面子,关中地区没有出现天灾,今年渭北还丰收了。
最让李晔欣喜的是蜀中,在崔源照等人的治理下,天府之国,也渐渐恢复往日的生机。
云南也是大治,不仅粮食自产自足,还向蜀中长安输送大量蔗糖。
宋齐丘在云南发现大量银矿。
大唐收复失地之后,政通人和,文武分治,国力开始呈现爆发趋势。
商路带来的利润也令大唐府库充盈。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此言非虚,人心思定,到处是荒田。
勋贵、世家士族、宗亲都被李晔压制,其利益被分配到普通将士与百姓身上。
也许有些勋贵不满,但想像以前那样拔刀而起,显然不可能,普通士卒不会跟着将领作乱,皇城司与宣教司也不是吃白饭的。
至于士族清流,没有刀子在手,叫的再响亮也没用。
寒门文人和武营士子也在逐步壮大之中。
这样一个环境,国力不上升也不可能。
唯一令李晔头痛的就是,自从废了太子之后,其他皇子们也渐渐长大,经过武营的培养之后,有些表现出卓越的才能,朝中请求册封新太子的呼声越来越高。
国不可一日无君,也不可一日无储君。
就连长安的街头巷尾也在谈论此事。
后宫中更是不安宁,谁都觉得自己有那么一丝机会。
李祤去了西域,李祎去了云南。
李禊、李禋等人近水楼台先得月,拜会长安名流,混起了京圈,在长安扩展影响力。
不过在李晔眼中,这些都是虚的。
最聪明的却是李禔,出任渭北营田副使,今年丰收,就有他的汗水。
李祐更是投身最辛苦的辅军。
要说李晔最关注的还是这两个真儿子,虽然不喜欢裴贞一的招摇,但李禔能力还是相当突出的,不用说就知道很多人在暗中支持。
李祐则要低调很多,除了李晔和生母陇西夫人李渐荣,基本就没人记得他。
“还有时间。”李晔今年过不惑之年有四,身体还算健壮,观察两年还是没问题的。
继承人的问题贯穿整个五代。
连赵匡胤都不敢传位长子,而选择兄终弟及。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