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歪解揭语2(2/2)
后来天下大乱,群众并起,历史与1000多年前的汉末乱世何其的相似,他也在那战乱纷争的格局中几经浮沉,后来在好友的再三相邀,特别是朱元璋诚挚的邀请下,终于出山,他的这一段经历,倒和诸葛亮有几分相似。
刘伯温的到来,马上成为了朱元璋麾下的第一谋士,立即取代了胡惟庸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他在运筹帷幄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是胡惟庸无法企及的,这让胡惟庸心里很是不爽。
特别是有一次朱元璋无意之间在刘伯温面前透露了那四句揭语的内容,同时还自我炫耀一般地说出了自己的理解。那无所不知的刘伯温听了之后,便如实说出了自己对那四句揭语的理解,这些与胡惟庸的理解有一些差异。
同时刘伯温还告之他,这四句揭语可能与他朱家的天下有很大的关系。要想得到天下,并坐稳天下,然后再代代相传下去,就务必要解开揭语中的秘密,想方设法达到揭语中所说的条件。要想进一步解开这四句揭语的密秘,就必须要找到玉龙神驹,并打开玉龙玄关,这就像一个连环扣一样,环环相接,中间缺了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
当时朱元璋听了刘伯温的这一翻解释之后,仍然心有不甘,并一在追问刘伯温这揭语中隐藏的含意时,刘伯温却以天机不可泄漏为由,没有再给他做过多的解释。
听到刘伯温那有根有据的解释后,朱元璋才知道自己被胡惟庸给骗了,自此他对胡惟庸便有了猜忌,并有意识地疏远了胡惟庸。
善谋事者,不善于谋自身,只那些阴险毒辣的小人才会成天算计别人,刘伯温一心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当然无暇顾及这些琐屑小事。
而胡惟庸知道此事后,更加地愤恨刘伯温,这也为后来胡惟庸迫害刘伯温,最后朱元璋又诛杀胡惟庸埋下了重重的伏笔。
在他们戎马倥偬的生涯中,一有机会,朱元璋便会谦虚地向刘伯温请教一些高深的问题,或者是共同探讨,但刘伯温都尽量回避这个话题,因为这是他也解不开的天机,只有到机缘巧合的时候,这些悬念自然会解开。
大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一统天下,威震海内,其恩威布泽于寰宇,兵锋直指于四夷,终于平息了天下的干戈,消弭了多年来的征伐,结束了各人拥兵自众称王称霸的格局。
让游离于中央政权多年的西南地区,又重新回到了华夏的怀抱。要知道这是自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灭亡之后,来自中原的大汉政权,又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了西南各部,这一点连随唐盛世都未曾办到。当时很多人已经忘记了墨家的存在,更没有人关注躲在西南一隅的木氏族人。
按照他们木家祖宗的叮嘱,若天下一统,四海升平,且江山又回到了我们汉人的手中,统治阶级不再迫害木家族人,不再视木家族人为敌人,那木家族人就应该要大力拥护中央政权,维护天下长治久安,促使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所以当时的族长便率领族人主动归顺了朱明天下。
朱元璋本来就是贫苦人家出身,年轻的时候书读得少,没有被儒家思想洗脑,相反对社会的现状和民生的疾苦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所以他对儒家的那一套理论不是很感兴趣,不再提倡独尊儒术的政治理论依据了。
再加上他受刘伯温的影响较大,所以他一直对墨家、道家的科技和理论都比较感兴趣,甚至提出了三教合一的理论,颇有当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味道。
偏居一偶的木家族长阿甲阿德看到这样的欣喜的局面,敏锐地意识到他们木家发展的春天又来到了。所以他便在自己的心里提前做好了谋划,准备到南京去见朱元璋,主动输诚,去与统治阶级修复关系。
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临行前阿甲阿德拿出了自己的传家之宝,准备敬献给皇帝,同时也想好了自己此行要达到的两个目的;其一,就是要朱元璋赐给他一个姓,而且这个姓还是他想要的,这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姓回到祖宗的姓氏,既完成了祖祖辈辈的心愿,又不至于被江湖上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来算计陷害了。其二、便是要说出自己心中的主张,争取要让皇帝认可,为自己的主张赢得合法的地位,这也是他们的列祖列宗所盼望的结果。
阿甲阿德来到南京将玉龙神驹献给朱元璋,同时还提出了自己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一些建议。朱元璋看了玉龙神驹后,马上让他想起了他已经亡故的军师刘伯温当年给他讲的那一件事情,所以他对玉龙神驹非常喜欢,几乎是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
当年因为战事吃紧,他无暇顾及这玉龙神驹的下落,现在机缘巧合,这玉龙神驹居然送到了他的手下,看来这还真的是天意,玉龙神驹的自动回归,不就预示着天命所归吗?于是他准备好好参透这其中的奥密,从而达到江山永固的目的。
爱屋及乌,由于喜欢阿甲阿德献来的玉龙神驹,所以朱元璋也愉快地采纳了阿甲阿德的建议。由此又进一步促进了当时文化和科技的一次大发展,科技和制造业人员也受到了应有的重视,而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更是迎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爆发,也让大明的国力雄居于世界前列。
: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