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双联大厦(1/2)
所有文春企业员工,符合入住条件的,第一批有二百三十户三百一十五人,住房分配名单公示出来了,其中包括王子祥万秋红夫妇,丁三王芙玫夫妇,卢光武包秀香夫妇,李宝国夫妇,他媳妇在销售部上班刚刚满一年,正好符合标准,就突击领证分房子,准备抓紧时间装修,过年就搬进去。
很多人都是这样,在公司组织员工参观住宅区样板房后,表现就突然积极起来,一些犹豫未决的恋爱关系就确定为未婚关系,未婚关系就爽快地去登记领证了。公司规定,只要是领证的夫妇,不管办没办婚庆典礼,都能分配房子不说,公司赠送一套基本家具和电视机,作为新婚礼物,还给新婚夫妇放一个月的婚假度蜜月。
第一批通过申请的有八十五对新人和一百四十五个单身。单身里面有一百二十多个军转调来的各单位领导,他们在申请书里表示要把妻子从老家带来,还希望能帮忙安排工作,能协调孩子就近入学。
这是好事啊!包文春立刻批准了这个报告。很快,钥匙就发放下去了。
文生文艺电视台于元旦起,正式改名为春花电视台。同一天,正式成立春花文化传媒公司,归属文春企业总宣传部管理,下属春花电视台、春花文化艺术团,春花月刊编辑室三个单位。徐晴是公司宣传部总顾问,执行经理万学启,春花电视台台长张键兴,春花月刊主编刘旭容,春花文化艺术团团长赵明明。
这一天发行的第十期《春花月刊》,在连续九期刊登连载长篇历史小说《唐时月》完结之后,刊登两部新书连载,一部是包文春新书《包青天系列之一新铡美案》,另一部是推荐介绍的朋友新书,长江文艺的编辑老师李建业作品《楚宫秋》。李老师把原稿寄过来,原本是想请包文春斧正一下的,包文春觉得文笔不错,历史知识沉淀较厚,说不清的问题还特地注明,叫帮忙查找资料,包文春给他添加些史料,给他去信回复后,直接给发表了。
《春花月刊》比北京的《沃原月刊》创刊晚了四个月,版本形式都是差不多的一百二十页,号称是内部刊物,但内容方面和地域方面问题不同,沃原在北京,要兼顾多方面关系,发表包文春的作品篇幅就很精简,还要发表征文作品,有了包文春的号召力,现在超过每期订阅六万册,很不错的成绩了。而春花就不一样了,没谁在这小池塘里争风水,几乎整本都是包文春作品单行本,事实上很多读者就是要集齐全套,当做全本小说来读的。所以,在全国发行以后,预定数就不断攀升,目前已经超过八万册。徐三的印刷厂就繁忙多了,包文春想在本地印刷,他还不高兴。
还有个《钢花月刊》,是《武钢工人》文艺月刊改版来的,也搞起和沃原类似的模式,带着包文春作品连载,销售发行成为公开刊物了,公司文宣部不得不重新搞一个内部版本,专门报道企业动态。
元旦过后,文生技校迎来一队军卡,满载一队队士兵,列队进入文生技校,这个视频被春花电视台播放后,尤其是那块金光闪闪的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基地牌子被重点特写后,学校就迎来远近县市有志青年的踊跃报名热潮,学校的教学压力加大,生活变得紧张起来。
随着食堂、宿舍楼、教学楼先后交工,桌椅黑板是新学员搬上来的,电视机还在安装连线,战士们就勤快的清理教室,打扫外面道路环境,帮着栽种绿化带里的树木。
旧有的板房教室宿舍看来还不能拆掉,报名的新生出乎意料的火爆,这八层教学楼还真的装不下这么多人。
包文春坐着轮椅来参加开学典礼,作为投资人,人家部队领导武装部领导把士兵送来学习技术,不露面一下不合适。
战士们依旧列队整齐,最新入学社会青年新生三百多人,加上老学员五六百人,把操场站得满满的。
武装部领导讲话后,请包文春讲话,陈捷穿着军装推着他上主席台,他满脸疲倦,一副病容,但还是精神抖擞地说:“同志们!战友们!同学们!脱下军装,依然留恋部队,我理解你们此刻的心情。我是本地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更理解你们的处境,能来这里参加培训学习的,绝大多数都是家在农村的,想学一门谋生手段,这种想法我很支持。俗话说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学会一技之长,走遍天下都不怕。大冷天里,我就不多说了,我在这里有个许诺,退役官兵从报效国家的战场归来,进入学校学习,比社会青年的优待幅度更大一些,这也是我拥军见行动的表达方式,具体办法是,和他们同样不收任何学习培训费用以外,所有文具资料费伙食费住宿费水电费等等收费方面,都有我个人来负担。另外,你们到各单位实习观摩考察之后,愿意留下来工作的,包括带女朋友对象未婚妻来工作的,优先录用,不需要参照工龄标准,优先分配住房。另外再加一条,今年五一,我们全面上调应该工资标准,你们的服役年限,计入工龄时长。我说完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