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使节团参观襄阳。(下)(1/2)
“那是当然,不光是小孩子,我们在军队里,在这个厂里,都有文化识字班!我们培养的不是你们那种考科举的,而是扫盲扫文盲!”
“为什么?普通的百姓认不认得字跟你们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对社会的进步!人有了文化就会变得聪明,我们这个社会是由许许多多单个的人组成的,当人认识了字,有了文化,他就会有了基本的分辨能力!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们就不会是一群愚民!当有人要侵犯我们的时候,这些人就会自发的组织起来,保卫自己的家园。因为来的人都是强盗,他们是来破坏的,是来破坏他们的美好生活的,当许许多多有觉悟的人组织在一起,那么我们对外就是全民皆兵!对内的生产就能提高生产效率,即便是对一个家庭来说,有了文化就会少了许多无谓的争吵!”
听了这一席话,洪承畴无比的感叹,如果襄阳真是像欧阳姑娘说的那样的话,那么朝廷就永远对襄阳掌控不了,因为双方人的素质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他看了看身边的人,除了锺玠之外都在沉思,只有锺玠还在嘀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不然要读书人来干什么?”
喻梅萍没有理睬他:“我们还是往前走吧!”
纱已经纺得非常细了,纺机前面有许多女工都在忙碌着,她们都在紧张的给断了的纱接上。
喻梅萍告诉众人:“一个纺纱女工,最基本的可以看10台纺机,如果熟练的最多可以看20台,这样的话,她每个月相应的报酬就会翻上一翻,也就是二两银子!”
二两银子一个月的收入,在大明来说已经是一户相当殷实的人家,在这里仅仅只是一个女人的收入,洪承畴有些不相信,当场拉住了身边一个纺织女工,问她一个月能拿到多少银子?
那女工很忙,匆匆的回答:“一两六钱!”说完转身又去看她的纺机了!
洪承畴还不死心,他又问喻梅萍:“欧阳姑娘,如果一个女人正在奶孩子,那就没法当工人了?”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不过正在解决!我们正在这些女工聚集的厂里,开办一个小型的幼儿托管场所,那些女工每天可以允许几个时间去给孩子喂奶!还有给家里没有老人的暂时寄托,这其实花不了多大的功夫,像这样的一个小型托管场所,有三四个中年女人就可以了!她们也可以三班倒,平时帮忙换换尿布,哄哄孩子,喂喂饭!也可以拿到相应数量的银子,对于厂里来说这种支出是不大的!”
飞快旋转的纱锭,意味着这个纺织厂的效率非常高,欧阳姑娘没有骗大家,这里的一个人的工作成果真的可以抵100人!
洪承畴又发现了一个问题:“欧阳姑娘,你们纺的纱是不是太细了?织布用不到那么细!”
“洪先生,普通民间纺纱是用人工纺的,他纺不了这么细!我们这些细纱在织布的时候还要绞和起来,纺的越细,可以绞的纱也就越多!织出来的布也就越牢。我们最低的是用16根细纱合在一起,最多的是64根绞在一起,我们还在提高精度准备制作128根的,我们对这些纱织成的布,有一个质量叫法:16支,32支,64支,支数越高说明这个布质量越好,摸上去光滑、平整,而且非常薄又耐磨,我们所有军队的军服,都是用的64支,这样的军服不容易破!”
长见识了!
中午一群人就在工厂的食堂里用餐的,喻梅萍叫人拿来了几套干净的餐具,食堂里来吃饭的人川流不息,一个荤炒,一个素菜,汤在一个大桶里,大家可以自己舀。米饭放在公共处,不够自己去添!
洪承畴有些疑惑的问:“这样的饭菜天天如此?”
“菜的品种肯定会变,但标准就是这个标准,不会降低!”
吃的人都有些感叹,平日里在家里吃也不一定比这个好,看着食堂里面的人脸带着笑容,没有一个是掏钱的,大家都相信了喻梅萍说的话。
只有锺玠说了句怪话:“小恩小惠!”
吃完午饭,纺织厂就算是参观完了。接下来他们要去织布厂,沿着汉水的岸边,一行人往前面赶去,正好路过一个码头。突然洪承畴吃惊的指着码头上正在装卸的货物,一个铁做的吊臂,正在把一大包货物往船上吊,只有一个人在操作:“欧阳姑娘,这么一大包东西得有多重?”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