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鸟高飞 六千多年前的文化图腾:鹞鹰(1/2)
唐朝人刘写的《隋唐嘉话》中记载了一个故事。
太宗皇帝很喜欢养鹞鹰,可是他的大臣们觉得养宠物会让人玩物丧志,于是太宗只好偷偷玩。有一天,唐太宗偶然得到了一只特别漂亮的鹞鹰,正玩到兴头上的时候,宫人突然报告说,太宗皇帝最害怕的魏徵来了。
为什么皇帝会害怕一个臣子呢?因为魏徵这个人性格特别直率,而且特别认死理,如果唐太宗不听他的,他就会追在唐太宗屁股后面一直劝谏。
此时,唐太宗拿着鹞鹰,有点六神无主,只好把它藏在了自己的袍子里,幸好他的衣袍比较宽大。哪知道魏徵仍看出了异常,就坐下来与他谈天说地不走了,一直聊到黄昏时分才告辞。等到魏徵终于走了,唐太宗松了一口气,赶紧把鹞鹰拿出来,却发现它已经被闷死了。
这个故事讲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尊重大臣,君臣相得的品质,不过我最关注的还是那只被闷死的可怜的鹞鹰。它的体形应该不算太大,不然塞不进衣袍里;性情也不是很凶,不然就会狠狠地啄唐太宗几下。古代的达官贵人都非常喜欢这种小型的鹰科鸟类,因为它不会太过于危险,又比较容易驯养,不管是拿来做宠物,还是用来打猎,都是一等一的选择。不过你可能不知道,在历史上,它还有过一个清新的名字:晨风。
晨风是只什么鸟
看到“晨风”两个字,不同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认知。如果你是《魔兽世界》的玩家,可能会想到一个叫“晨风村”的牛头人村庄;如果你是《上古卷轴》的爱好者,那可能就会想到一个叫“晨风”的省份。当然,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多半会理解为“清晨吹过的微风”。
很少有人会想到,其实“晨风”是一种鸟的名字。《诗经》中就有一首《晨风》,是这样写的:
彼晨风,郁彼北林。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读作yu,是指鸟儿飞得很快的样子,所以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看见一只晨风鸟拍打着翅膀飞走,然后栖息在了北方的树林里,我心中又忧虑起了自己好久不见的丈夫,他是不是已经把我给忘了?
很明显,这首诗是以一位女子的口吻写成的。傍晚时分,她走在路上,看到鸟儿都知道飞回巢中栖息,于是想到了自己的丈夫,都出门那么久了,却还是没有一点消息,看来多半是抛弃自己了……不需要详细品味,我们就能感受到诗中强烈的猜测怀疑和忧虑恐慌,甚至可以脑补出这位女子和丈夫当年花前月下、儿女情长的场景,但一切最后都化作一句“忘我实多”。
这只是表面的解释,古代许多人都认为这首诗有着更深刻的含义,比如说《毛诗序》就认为,它实际上是讽刺秦康公抛弃自己的贤臣。我们这里可以不用考虑这些内涵,只关心“晨风”到底是一种什么鸟。
早在三国时期,吴国文学家陆玑在《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就给出了答案:
晨风,一名鹯,似鹞,青黄色,燕颔勾喙,向风摇翅,乃因风飞,急疾击鸠鸽燕雀食之。
原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鹯鸟”,是鹰科的鹞一类的鸟,顺风飞起来特别快,喜欢吃燕雀之类的小鸟。知道它叫鹯鸟之后,我们还是不知道它长什么样,幸好后来晋代博物学家张华撰写的《禽经》里面也讲到了这种鹯鸟:
鹯,晨风也。向风摇翅,其回迅疾。状类鸡,色青,搏燕雀食之。
请注意关键词“状类鸡”。事实上,确实有好几种鹞鹰的体形和模样都跟母鸡差不多,比如说雀鹞、白尾鹞等。古人没有我们现在这样科学的生物分类方法,经常会把长得像的动物归为一类,所以不管是鹯,还是晨风,都可以看作鹞或者鹰的同类。
从野生到驯养
以前,我们一般所说的“鹰”是整个隼形目的统称,但是2008年以后,隼形目里非隼科的物种被分出来另立了鹰形目。不过古人没有这种分类意识,似乎也很难分清到底哪种猛禽是鹰,哪种猛禽是隼。所以本文中讲到的,包括很多类飞行猛禽。而在鹰形目当中,较小的一般叫“鹞”,较大的一般叫“雕”。鹰、雕和鹞子(或叫鹯鸟)这些名词往往会在一起出现。毕竟它们都属于鹰科动物,体形大小上虽有点差异,但是捕杀小鸟时的狠辣都是一样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