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直接带回长安?(2/2)
王临武满脸堆笑,心中很是高兴,一副心中的计较得程了的模样。
拜别了王家,李言带着在王家喝了大半天茶的程咬金回到了队伍驻扎的地方,即洛阳城最好的一家客栈。
“老夫怎么觉得自己这么多余呢!”
程咬金在心中自言自语着。
他分明是得了皇帝的密令,帮李言搭桥牵线,做媒一番。
结果现在到了地方,程咬金感觉有自己没自己都一个样。
李言自己就能把话给说齐活,使得他硬是喝了一下午茶,什么正事都没干。
程咬金感觉自己唯一的作用就是给李言讲了一番成婚的流程罢了。
“罢了,罢了,老夫也乐的清闲!”
程咬金甩开了脑海中的杂乱念头,直接回到了属于自己的上等客房,准备休息了。
这一夜过的很平淡,李言完全没有被白天的事情扰乱思绪,依旧坚挺的刷了整夜的经验。
“女人只会影响我肝经验的速度!”
李言看了看心到账的两千五百的经验,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照例洗漱了一番,接着便喊上了对门的程咬金在客栈解决了早餐,然后带上聘礼就去了崔家。
崔家人同样相当热情,丝毫没有因为李言先去了王家而感到不快。
两家人都是做生意的,在人情世故上有着绝对的精明,没有让李言感受的哪怕一丝的懈怠。
最终,在崔家发生的一切简直宛若昨日的翻版。
李言和崔家家主相谈甚欢,程咬金默默的在一边喝茶,然后李言的赐婚对象崔熙出场,又带着李言在洛阳逛了一大圈。
由于崔、王两家一家在城东一家在城西,所以路线和昨日基本上呈现出了近乎完美的对称。
只不过相比于昨日的王筱溪,这崔熙看李言的目光就没那么炽热了。
崔熙虽然不反感李言,但绝对没有如同王筱溪一般一眼就和李言看对了眼,所以她对待李言的态度是维持了最基本的恭敬,但也刻意的保持了几分距离,全然忘记了崔家给她下达的全力交好李言的任务。
当然,这一切都不重要。
五姓七望的家风严格,并且各家走出的联姻女子基本上没闹出过幺蛾子。
崔熙就算对李言的好感只有勉强及格的程度,也断然不会做出如同李世民女儿干出来的那种事。
况且李言也不是房遗爱那种被绿了都不敢吭声的,这种事若是发生在李言身上,只怕是事情的苗头都没出现,李言就要扛着那杆一百多斤的方天画戟登门拜访了。
晚些时候,李言回到了崔家,事情的发展依旧和昨天相差不多。
崔家似乎是得到了王家那边的消息,知道李言要带着王筱溪一起回长安,因此崔家也毫不示弱,当即便找足了借口,让李言把崔熙给一同捎上了。
至此,这趟洛阳之行的主要任务全部结束,两家的聘礼都已送到,并且在返程的时候还把俩赐婚对象给一同提前带回去了。
此行的圆满,已经超出了计划的原本范畴。
“贤侄,我们明日就回长安?”
程咬金问了李言一句,说实话,程咬金还想在洛阳逛一逛。
这两日他光喝茶了,啥事儿都没干的成。
这难得远行一趟,避开了家中的两位“娇妻”,程咬金还想浪一浪,去喝个酒什么的。
不管怎么说,程咬金毕竟是个男人,还是个功成名就的男人。
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想程咬金这种不走肾,只喝酒,用眼睛满足心理需求的“好男人”已经不多了。
“自然,我还得回天工院办正事。”
李言可不知道程咬金的小心思,他对喝酒无感,对和酒更无感。
比起跑去烟之地,李言更喜欢在闲云居坐着,虽然李言在闲云居的时候眼睛也同样不安分……
毫无留情的扑灭了程咬金心中的小火苗,李言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厢房之中,洗漱完毕,进入“我的世界”
没有什么杂念是肝经验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肝十万!
……
李言并不知道,在这一夜,发生了些许他并不知道的事情。
远在洛阳外百余里的一座山寨匪窟,匪首收到了来自洛阳的一封信件。
信中的内容竟然是派他们明日阻拦一支小型车队,抢下车队中的两名女子。
“老大,两位公子这是想干嘛?抢两个女子?这……”
“你管这么多干什么,两个公子的身份你又不是不知道,抢了就抢了,这一年多来咱们抢了那么多商队,出过事?”
“可是,这不一样啊,以往我们只抢银两,每次一百两银子,这次公子让我们抢人,万一出事了呢?”
“怕什么,整个洛阳,谁敢得罪两位公子,有两位公子在,朝廷不可能出兵讨伐我们,朝廷不出兵,我们怕谁?”
两名匪首拿着一封书信交流,但两人的想法却出了些许分歧,其中一人明显有点怂,不大敢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张胆的抢人。
要知道,抢人和抢钱完全是两个概念,若是抢钱,就算抢到了背景够硬的商队头上,也基本不会计较这区区一百两。
但若是抢人抢到了世家大族的头上,那可就要出大问题了。
“罢了,公子答应我们干完这一笔,给我们哥俩一人两千两,大不了干完我们就跑!”
“到时候我们直接跑去丰州,听说丰州有个商行司,我们拿着两千两白银足够在丰州当一个正经商人了。”
最终,这哥俩还是达成了一致的意见,选择了干完这一票就金盆洗手。
但是众所周知,凡是在干大事之前立这种flag的,基本最后都死的很惨。
两人还不知道,他们要抢的车队是秦国公李言的!
若是他们知道李言在这支车队里,只怕是借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来。
李言的武力,早就名声在外,尤其是在见识短浅的人眼中,李言可是近乎封神般的存在。
可以说,放眼整个大唐,只有那种见识不高不低的人才会对李言存在质疑。
他们往往是门阀子弟,但家族却又排不上号,难以得知朝堂对李言的态度,却又自以为见识匪浅,从而认为李言的武力只是民间夸大,认为李言的地位只是来源于皇帝的偏爱罢了。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