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楚820 > 83、惟楚有才

83、惟楚有才(2/2)

目录
好书推荐: 和巫妖同僚的学术聚会 痞子风水师 超级麻醉医生 1991从芯开始 我为怪兽 不详仓库 我有一面招魂幡 天芳在上 圣道学域 小心飞升

这是一条从古至今亘古不变的真理!

令尹子木留住了伍举,不知是福还是祸,因为伍举有个孙子,叫做伍子胥,攻灭楚国的元凶之一。

但值得赞许的是,子木的举动为楚国在用人问题上开了一个先例,也就有了后来的吴起变法。

如果你认为子木只是一个古板、惜才的贤人,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他同时也是一个脾气火爆,很有军事才能的统帅。

公元前548年秋,刚上任的子木一听说舒鸠背信弃义背叛楚国,知道是吴国在背后使坏,怒火中烧,直接登上战车,率三军进攻舒鸠。

舒鸠地理位置不好,处在长江边上,楚“舟师之败”后,吴水师时不时跑来劫掠一番,时间一长,便也难忍攻伐之苦。

原楚国令尹蒍子冯在世的时候,舒鸠曾有背叛的想法,但碍于同蒍子冯的关系,一直没有撕破面子。

蒍子冯去逝之后,舒鸠一不做二不休,咬着牙归服了吴国。

子木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轻取舒鸠战略重镇离城。

舒鸠心知难挡楚军铁蹄,马上求救于新主东吴,吴国为保护新入盟的小兄弟,自然二话不说,领兵来救。

子木见吴军救急,冷静地命右军先至舒鸠附近埋伏,将左军作战略后撤,装作要逃跑的样子,引吴军深入,伺机寻找战机。

吴军不知是计,一头扎进楚军的埋伏圈中,在楚左、右两军之间困斗了七天七夜,饿得人黄马瘦。

此时,子木觉得时机成熟,以“私卒诱之,简师会之”的战术,将吴军打的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楚军趁机包围舒鸠,舒鸠准备再次臣服楚国,但子木不同意,擅作主张,一气之下将叛服无常的舒鸠灭国。

灭鸠设县这一举动,有力的打击了吴国对楚国主权的挑战行径,震慑了私下里与吴国有来往的东南属国,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老大还是老大,不服不行。

吴国与楚国的武斗往来中,吴王诸樊对楚国的战事格外上心——吴国胜,很开心;吴国败,很不开心。

舒鸠之败,让吴王诸樊很不开心,好不容易争取到楚国附属国的归附,竟然被楚国给灭了,传出去让国人笑其无能,很没面子。

重整旗鼓之后,不甘心的吴王诸樊亲自带兵,准备用武力将离吴国最近、最小、最没存在感的楚附庸巢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以弥补失去舒鸠的损失,同时让楚康王等人也切身体会下附庸国被灭的感受。

但令吴王诸樊没想到的是,这一仗,却成了他最后一仗。

抑或想重新找回吴国在江淮地区的控制权,又或者想把王位尽快传给四弟季札,吴王诸樊攻击巢国可以说是不计代价——亲自赤膊上阵,带头猛攻巢国都城。

效果也是很明显,吴军士气大涨,不要命的冲击巢国的城门,让巢国人惊恐万分。

面对楚援军迟迟不来的状况,巢国人几欲放弃抵抗,投降吴国,又一想到舒鸠的下场,咬咬牙,决定再坚持一段时间。

这个时候,一个叫做牛臣的名字出现在了史书中。

在巢国上下都很悲观的情况下,大夫牛臣却很冷静,经过几天的观察,他认为“吴王勇而轻”,如果打开城门,以吴王诸樊的性格,他一定会亲自带头杀进来,届时只要安排好弓箭手,必能让其一箭毙命。

有人反对,因为当时礼法规定不得在战场上杀害国君,如果违反,将会招来众怒。

也有人支持,如果吴王诸樊死了,边境上或可以稍为安定一些(“强其少安”),百姓也可安居乐业。

情况危急,巢国也只能冒众怒一试了。

第二天,吴军非常惊讶的发现,巢国都城城门大开,远望去城内空无一人,但吴兵还是很机警的,纳闷之余谁也不敢冲进去,担心有诈。

他们认为,这是空城计!

吴王诸樊不是司马懿,他也不想当司马懿,面对巢国人赤裸裸的挑衅,他毫不畏惧,不顾众人劝说,决定将计就计,怒而拔刀、力吼一声,带领将士们冲进了巢国的城门。

迎接他的,只是漫天箭雨。

乱箭从中,诸樊巨大的身躯轰然倒地,激起的黄沙缓缓上升,成为春秋历史上第一位死在前线的诸侯君王。

他期望用他的牺牲,将王位传给二弟余祭,他相信二弟也会继承遗志依次相传,直到将国家交给四弟季札才罢休,最终了却父亲吴王寿梦的遗愿!

他希望用他的英勇,换来吴人激昂的斗志,在弱小中迅速发展壮大,国富民强。

但他的壮烈却让吴人悲痛不已,与楚国的仇恨再也没有化开过。

让他欣慰的是,他的仇,他的儿子给他报了。

报的很彻底,差点灭掉楚国。

面对吴国咄咄逼人的态势,楚康王觉得不能坐视不理,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趁吴国大丧期间进攻吴国。

而在伐吴之前,楚康王为了防止大军出动晋国有所动作,还做了一件事——向秦国借兵。

早在两年前(公元前549年),晋平公为了专心致志的对付齐国,曾派韩起到秦国以求结盟,但双方存在分歧,秦国方面只同意罢兵休战,而未结盟。

今年(公元前547年)刚开春,秦景公为了专心致志的扫清西部戎敌,厚起脸皮派亲弟弟后子针到晋国,询问前年的盟约是否还有效?

“秦、晋不和久矣”,晋国非常珍惜与秦国友好的机会,见秦国抛来橄榄枝,忙不失迭的点头同意。

此时此刻,楚康王认为,如果伐吴之战有了秦军的加入,晋国肯定不会贸然行动,从而破坏得来不易的秦晋之和。

公元前547年五月,楚康王亲领楚秦大军,向吴国浩浩荡荡杀去。

在大军到达雩(yu)娄的时候,得知吴国早有防备,戒备森严,楚康王思考再三,不打算硬拼,担心遭遇挫折,便把兵锋指向了另一个国家——郑国。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目录
新书推荐: 假皇子?朕乃天命! 我对太子暗卫有想法 嫁给前任他哥 冒充相府九少爷,八个姐姐超护短 北齐怪谈 夫君他天下第一甜 武成年后 贞观小郎中 娇弱贵妃精神稳定 狗勾能有什么坏心思[穿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