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倒L型防炮洞,锯齿形状战壕,弯曲型交通沟(2/2)
这种创新,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第一组内新兵老兵各占一半左右,但新兵大多也都经历了至少两场战斗。所以严格意义上说,已经没有那种从没上过战场的新兵了,只是这些新手的战场经验比之真正的老兵尚还差一些而已。所以,无论老兵新兵,对于李凌这种新型土木工事,几乎就都是在第一时间就理解了。
李凌的这三种新型工事原理很简单,但同时,也很有效。
倒l型防炮洞,就是为了防止在防炮洞外爆炸的炮弹破片会通过中国军队现在的直线型防炮洞,直接杀伤里面的人。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是现在的直线型防炮洞,就是直接在战壕背墙上挖开一个土洞,然后呈直线形状延伸进去,就完了,这样自然省工省事。在防炮洞左右爆炸的炮弹自然是能防得住,没问题,但问题是,如果不走运,敌军的炮弹直接就落在了防炮洞洞口处,那就有极大的机率,会有一部分破片,直接从洞口打进去!
而这种直线型防炮洞里面就是一条直线直到人身,这样的话,一旦炮弹在洞口爆开,那么里面的士兵,就是非死即重伤!说白了,一旦遭遇密集炮击,那就是活活挨炸!以前内战时因为双方基本都没有什么成规模的炮兵火力,所以这点表现并不明显,但以后遭遇的可都是地炮火力强大的日军,所以李凌认为必须大改!
而李凌所设计的倒l型防炮洞则就完全不同,和直线型的区别是,在直线洞的末尾,会向右侧再开一个洞,洞的大小以可以容纳士兵身体为准,即使是蜷缩着也没关系,因为只是敌军炮击时才会缩在里面,平时则没有必要。
这个简简单单的改动就能解决大问题,一旦日军炮击,势必会有大量炮弹落进战壕,当然也会有一定几率的炮弹会落在众兵个人的防炮洞洞口处,如果没有这种弯曲形状的防炮洞,那么,士兵势必大量伤亡!这点,也就是在日军那步炮协同并不算是炉火纯青的情况之下,中国军队仍旧在其重火力下伤亡惨重的原因。但奇葩的是,从抗战开始到结束,从始至终,国军都没有一支部队去改进这一点,而总是强调所谓的精神力量,就是要和日军死打硬拼,日军当然乐得如此。
所以,最后如果不是盟国参加对日作战,中国会不会亡国,还尚未可知。
这就是这支死板的军队……
所以,李凌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改进这种防炮洞,也许他无法改变其他部队,但至少,或者说只能是在自己部队中先这样改进了。
锯齿形状战壕,也是同样的原理,但是作用却有两个。
第一个作用是防炮,同样很简单的道理,如果还是之前通用的这种直线型战壕,那么在敌军炮击时,一颗大口径炮弹落进战壕中,前后胸墙背墙容不下人自然没事,但左右绵延上百米甚至几百米的贯通式战壕,就要承受较大伤亡。
炮弹杀伤半径很大,都说“新兵怕大炮,老兵怕机枪”,但也只是说说而已。在进攻作战中,敌军轻重机枪确实是威胁比较大的武器,但这并不是说敌军火炮的威胁就不大,相反,火炮的威胁同样很大。而且,尤其是在防守作战中,敌军机枪的威胁就会变小,相反,火炮的威胁就会变得极大,因为己方是处于固定的位置,不可能移动,只能是挨炸。在这种情况下,一颗炮弹落下战壕,周围十几米,甚至几十米,上百米内,炮弹破片都会呼啸飞过。人体这种软目标,被破片命中的话,那就是“打中即死,擦中即伤”。
所以,如果没有一些措施,而是用人的身体去硬抗这些炮火,不伤亡惨重又能怎样?
这也就是李凌设计这个锯齿形状战壕的原因。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