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骨肉兄弟(1/2)
双方的士兵不断有人被炮弹砸飞,但是在这样凶猛的火力下,两支军队都依然维持着严整的阵型。
单看这份纪律性,已经证明了这两支军队有多么强大。
当前进到与敌人相距只有二百丈的时候,闯军终于搞清了清军如此布阵的原因。
清军的身上并没有燃烧的火绳,他们的火铳是用扳机击发的,应该是燧发枪。
对于燧发枪,闯军是很熟悉的,闯军的掷弹兵就使用这样的武器,在之前的战斗中,肯定也会有几支被清军缴获。另外,张献忠把写《军器图说》的毕懋康召到南京当了工部侍郎,也尝试装备了一批燧发枪,清军从西军手里也可能缴获得到。
但无论李自成还是张献忠,都没有试图把燧发枪大规模列装部队。张献忠那边原因很简单,他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给军队全面换装不现实。也就是老张喜欢新鲜东西,先做出一批试验一下。而闯军这边,则是经过了详细的论证。
大约翰的小册子,闯军的主要将领都读过,大约翰称他的燧发枪是半成品,并不是谦虚。这种枪太贵,制造速度又慢,损坏率还高,即便现在闯军控制了半壁江山,全面装备燧发枪依然不现实。
但是见到今天皇太极的布阵,他们突然想明白了一个问题,这是王瑾思维中的一个盲区,他们也都被绕进去了。
全面列装不现实,那么,只装备三千人,还不现实吗?
持续作战不现实,难道只打一场战役还不现实吗?
士兵适应新的武器、新的战术需要时间,但是只挑三千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老兵,这件事的难度还大吗?
谁都知道,以清朝控制的三省之地,根本不可能支撑长期用燧发枪作战的消耗。现在还是手工业的时代,培养一个熟练的枪匠要很多年,靠工匠一支一支做,根本供应不上大军的消耗。然而,皇太极根本不考虑长期,闯军的经济建设搞得比他好,地盘比他大,拼长期作战肯定拼不过,不用费那个劲。
从见到闯军的捷克式火绳枪开始,皇太极就知道,比拼步兵的火力,清军不是对手。和一个经济条件比自己好的对手去比谁的炮多,也不现实。所以,皇太极剑走偏锋考虑如何仅仅在一场战役中在火力方面胜过对手。
一旦不需要做长远考虑,办法就多得很了。燧发枪不必担心火绳问题,让士兵可以肩并肩地站立,再加上比火绳枪更快的射速,理论上来说,清军这三千人在同样的战场宽度上能打出闯军一万两千人的火力。虽然实际上肯定不至于这样离谱,但依然对闯军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