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都是真的(1/2)
许都扭过头去,不去看哭得撕心裂肺的死者父母。这场丧事的钱有一半是他捐的,可他还是觉得好像自己心里有愧似的。
知县大人正在慷慨激昂地发表讲话:“关宁军民十余万,尚在奋勇杀敌,崇祯昏君甫闻东虏入塞,即抱头鼠窜,不发一矢,将京畿拱手让于鞑虏,比当年的石敬瑭、赵构还要无耻。杀颜君者,清兵也,谋之者,实崇祯也。自七百年前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与契丹,幽燕之地沦于腥膻四百三十年,直到明朝开国,这才光复,谁料到二百七十年后,竟又被洪武之子孙弃如敝履!如今昏君到了开封汴梁,金兵也跟着南下,这靖康之耻,眼看又是不远了……”
知县是湖南人,还有个云骑尉的爵位,很显然,他是在湖南矿工起义的时候就入伙的穷秀才之一,对于崇祯皇帝当然不会有任何好感。许都此时还没挨过社会的毒打,听这话还是不大顺耳。
知县的官话说得不太好,本地方言更是一句不会,所以还得有人翻译。一般百姓听个一知半解,但是像许都这样比较有见识的人则暗暗心惊,就算知县的话有故意抹黑崇祯的成分,但京城丢了这么大的事总不会是假的。
许都低声对陶然说:“焕卿,县尊这话有几分真?”他是个率性之人,有疑惑就直接问,懒得对陶然藏着掖着。陶然说:“你把里面骂人的话去掉,就都是真的了。”许都说:“要都是真的,这骂得也没什么不对了。”
许都感觉自己的世界观都在急速刷新,天下到底要向何处去?大明、闯营、西营、曹营、东虏,五方势力现在交错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敌友难辨,人鬼难辨,自己空有抱负,在这个乱世中究竟能做什么呢?
大明的合法性,在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的冲击下,正在读书人的心中逐步瓦解。
紫禁城中的武英殿上,皇太极俯视着下面的一众降官,为首的是已经变成大清内阁首辅的张四知。崇祯的其他四个内阁成员中,蔡国用本就年老多病,干脆服毒全名;范复粹逃出了京城,却没去开封找崇祯,直接跑回山东老家当山民了;魏照乘下落不明;只有姚明恭一个人逃去了开封,成了无可争议的内阁首辅。
入塞之前,清朝的内阁本有刚林、范文程、希福三人。招降了张四知后,皇太极直接提拔他为首辅。吏部尚书谢升投降,入阁。此外,又有阉党旧人冯铨前来投靠,也得以入阁。
京师的明朝在职、待业官员接近三千人,皇太极接收了大约两千。有的人其实也想跑,但是皇太极来得太快,没来得及跑,便稀里糊涂地投降了。自杀或者率领家僮奴仆奋起抵抗的有一百多人,当然那些抵抗者很快就被镇压了,当场杀死了一些,又俘虏了一部分。
前不久,大同、宁武守军向清军投降了。大同巡抚叶廷桂在清军入塞前就已经因病乞休,新巡抚还没到任。大同副将姜瓖杀代王全家,以其金帛献于皇太极。皇太极知道姜瓖肯定私藏了许多,但不仅没有丝毫追究,还加姜瓖为山西提督,命其招抚晋南,所献财物也抽出一份送回大同,赏赐山西降军。
对于自己的兄弟子侄,皇太极很“苛刻”,不断地敲打他们。因为这些人既是清军的骨干力量,也是妨碍皇太极集权的威胁,只有把他们训练得又聪明又老实,大清的江山才能稳固。而且,这些人是“无路可走”的,皇太极难道还害怕代善、阿济格或者多铎投奔崇祯吗?但是姜瓖、孔希贵这样的人不同,崇祯靠不住,他们可以投大清,大清若是靠不住,他们还可以当流寇,怎么都有光明的前途。所有,对他们要不吝高官厚禄,着意拉拢。皇太极已经创设了绿营制度,塞内新降明军基本上都编入绿营,官职一如明军。
对于明朝的文官,皇太极着意招揽,但是对于勋贵和太监、锦衣卫,他重拳出击,将京城所有勋贵及高级宦官的家产全部抄没。多尔衮在另一时空还假惺惺地优待勋贵,因为南京的勋贵还有些势力,多尔衮得为招降他们考虑,现在南京勋贵已经被张献忠干掉了,皇太极也没必要对北京勋贵客气了。除了恭顺侯吴惟英的弟弟吴惟华等少数及时投靠的勋贵子弟,其他勋贵全部变成了庶人。清军不像农民军那样和这些吸血鬼有深仇大恨,所以夹棍就省了,只要钱,不要命。
山东巡抚王永吉向清朝投降,皇太极仍命他为巡抚,同时派兵进驻德州、济南。登莱巡抚杨文岳尚无动静,然而,山西巡抚孙元化却斩了清朝的招抚使者。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