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剿饷(1/2)
崇祯为了围剿湖南闯军,可以说煞费苦心,他调集了偏沅、湖广、南赣、江西、广东、广西、福建、贵州、云南、关宁十路大军,不可谓不浩大。这样一来,他也就要面对一个急迫的问题:总共有一个总督、五个巡抚参战,到底由谁来指挥?
按理说,两广总督熊文灿级别最高,可主战场在湖广,广东兵马只是协助而已。可无论是湖广巡抚方孔炤还是偏沅巡抚陈睿谟,崇祯又都觉得他们不是挂帅的料。至于广西巡抚郑茂华、江西巡抚解学龙、南赣巡抚潘曾纮,那就更不成了。
思来想去,崇祯觉得也只有一个人能用了。张凤翼自杀之后,崇祯已经命令在家丁忧的杨嗣昌夺情起复,出任兵部尚书。崇祯命人紧急通知杨嗣昌不要入京,以兵部尚书衔督师,赐尚方剑,湖广、江西、广东、广西四省督抚武将俱受其节制。
崇祯还给杨嗣昌赠了一首诗:“盐梅今暂作干城,上将威严细柳营。一扫寇氛从此靖,还期教养遂民生。”从此之后,杨嗣昌便有了“盐梅上将”之称。《旧唐书》中有“盐梅相成”一词,指咸味和酸味互相调和,比喻济世的贤臣。但是这个词在传播的过程中,却被不少农民军念成了“杨梅上将”,至于是不慎误传还是故意的,就不得而知了。
杨嗣昌没进京,却不代表他的策略不进京。很快,杨嗣昌的奏章便送达京城,令崇祯看得击节赞叹。
虽然王瑾在湘南闹了这么一出,可是杨嗣昌还是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策略,与另一时空唯一的区别是“六隅”中的江西换成了郧阳。此外,他还提出了一个以长江隔绝南北,先南后北平定流寇的方案。北方是十面张网,南方是十路会剿,先扫平湖南贼寇,再并力向北。
与此相配套的是另外两个策略:攘外必先安内和议兵议饷。杨嗣昌认为,大明朝和关外建州的矛盾只是次要矛盾,和关内流贼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应该先与清朝议和,集中力量剿灭流寇。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晋有成都王司马颖扶植刘渊,唐有陈景思举荐李克用镇压黄巢。都说以史为鉴,但肉食者鄙的规律从古至今从未变过,每当大利当前,统治者们总是会忘记之前的所有教训。
现在说杨嗣昌卖国确实冤枉他,以明朝官僚们的想象力,根本想不到还会有东虏君临天下这样荒诞的剧情。但是当清军入关之后,大部分的官绅地主都做出了选择,大清来了,他们只是剃头,闯贼来了,可是要均田免粮的。
杨督师说了:“必安内方可攘外,必足食然后足兵,必保民斯能荡寇。”那么如何保民呢?杨嗣昌的办法就是加征剿饷。
杨嗣昌提出了一个增兵十三万的计划,共需饷银三百万两。这让王瑾觉得很没面子,原时空杨嗣昌提出增兵十二万,饷银二百八十万两,合着老子闹出这么大动静,才值二十万两银子?
在此之前,明朝也搞过一些临时的加派,使用的是卢象升提出的“因粮输饷”法,只对地亩粮税在五两以上的大粮户加派,以免穷人的压力过重,都被逼成流寇了。但是由于明朝税收制度的混乱,精准区别贫富的难度很大,崇祯早就嫌这种加派办法效率太低了。
杨嗣昌提出的办法是“按亩均属”,对所有在册土地一律进行加派,这样一来,就不用再费事去区分谁是大粮户谁是小粮户,效率自然高得多了。
崇祯在诏书中称,要“暂累吾民一年”,但用鼻子想也知道,加派只要开始,必然一年一年地收下去。更可笑的是崇祯还在诏书中提到:“贫富均纳,果能遵行无扰,自然好义乐输。”至于到底能不能“遵行无扰”,但凡有过一星半点基层经验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