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章 二爷真没工夫暗斗(1/2)
间谍事件的后续,他张大都督根本就没在意!他的新疆现在有啥好窥视的秘密吗?
就是有也是在防卫森严的大山腹地里呢!
哪就不是一两个小间谍所能盗取得了的,有尽心尽责的内务部在,二货很放心新疆境内的机密信息安全。
所以,他张大都督根本就没拿日本间谍当回事!
再说新疆内务部那帮死忠变态,早把新疆当成自己的禁脔了,他们可不是吃干饭的。
虽然他们现在还很稚嫩,但新疆严格的户籍制度却给他们添加了不少的助力,使得他们在反谍能力上,并不是一无是处。
要不新疆境内也不会,至今没有一个外部间谍能够成功的掺入进来。
把人犯甩手给内务部后,二货就真的放手不管了。追查日本间谍网?没那闲工夫,就当给内务部的小子们练手了!
消灭一个间谍网并不能使民国变好,同样间谍网的存在也不可能使民国变得更坏了!
所以是否能消灭一两个间谍网,真的无关大局。二爷说那话了,谁有功夫跟你们小日本玩这些小手段。
等爷发展起来了,看爷怎么给你放“大招”!~~~嘿嘿~~~二货每时每刻都在膨胀着!
而现在二货正在办公室里,看着新疆第一拖拉机厂的新车验收报告。
没错,新疆拖拉机厂,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履带式,工程用大马力柴油推土机。
让他如此在意的并不是推土机本身,而是与推土机配套的大马力柴油发动机。
二货太清楚这台推土机的意义了!有了制造此推土机的技术,新疆的机械化部队将不再是二爷脑子里的幻想了!
有制造推土机、拖拉机的基础,二爷脑子里的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坦克车就有可能俱现在这个时代!
当然,就现今的技术而言,只可能是简配版的。
制造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坦克车,新疆还不具备那样的技术实力!
但就是简配版的,那也了不得了!
二货不用剽窃多么高大上的技术,太复杂的技术他也没那个记忆片段,没法剽窃。
他只要把现代坦克装甲倾斜面的设计理念和【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剽窃过来,就可使他的坦克部队天下无敌了!
不是吗?
二战前包括二战时最先进的德国虎式坦克其最厚正面装甲,也就是180毫米厚的特种装甲钢,其防护水平最高也就能达到300毫米左右的水平。
(防护力跟装甲钢和装甲厚度成正比。)
而现代【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其种类当中,最普通的钨合金弹体穿甲弹,也能在2000米的距离上穿透厚度为850mm的均质装甲。
就更不要说贫铀合金弹了。
当然,因为材料的原因,二货还没那本事制造出贫铀弹。他只要把普通的钨合金穿甲弹剽窃出来就行了。
这个弹种的技术在现今就能制造,它只是设计理念的不同而已,在材料和制造工艺上,现今生产工艺并没有不可跨越的技术障碍。
所以说,二货只要把动力系统解决了,让坦克拉的动、跑得快,披上现今穿甲弹打不透的厚装甲就行了,并不需要后世的什么复合装甲、反应装甲等高技术含量的装备!
这些高科技设备,不要说技术瓶颈难以跨越,就是制造设备也没地买去啊!
就二战时期的世界各国坦克来说,真没必要弄的太高科技!二货他只要集中资源解决动力系统,再解决穿甲弹就一切ok了!
二战及二战以前世界各国的坦克全是以汽油发动机为动力源的,只有苏联t-34坦克采用了扭矩更大的柴油发动机。
二战时期除了苏联的t-34坦克外,世界各国设计的坦克都是处于“小马拉大车”尴尬境地。
所以,要想提高坦克动力,就必须使用柴油发动机。
柴油发动机是燃烧柴油来获取能量释放的发动机。它是由德国发明家鲁道夫·狄塞尔于1892年发明的。
柴油发动机的优点是功率大、省油经济性能好。与汽油机不同的是,柴油发动机气缸中的混合气是压燃的,而不是点燃的。
因此柴油发动机没有点火系统。
柴油机混合气体在气缸内爆燃时,气缸内的温度可达1900-2000c,气缸压力可瞬间达到60-100个大气压,产生的功率非常大,所以柴油发动机被广泛的应用于需要大功率的大型机械设备上。
所以二爷对坦克动力的首选就是柴油发动机,也必然是柴油机,这是后世各国都验证了的。
至于更先进的燃气轮机?那他二爷还是洗洗睡吧!现今的加工技术根本达不到技术要求。
新疆动力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项目,除了喷气式航空发动机外,就是大马力柴油发动机了。
在二货不留余力的剽窃下,动力研究所的柴油发动机终于得到了突破,生产出了划时代的~苏联设计师莫罗佐夫特地为t-34研制出的著名的12缸39升v-2柴油发动机,功率为500马力。
柴油发动机虽然在1892年就已被发明出来,但普及率始终不如汽油发动机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柴油机有着明显的使用缺点,那就是:
(1)低温环境下,不易点火启动。而且由于制造技术的不过关,柴油机在运行过程中,极易熄火。
(2)相对于汽油机来说,相同功率下,柴油机扭矩高力量大,但是相应的金属工艺和加工也更复杂,同等排量的柴油机比汽油机要贵上许多,而且柴油机的单体重量比汽油机更重。
(3)由于柴油机转速低,扭矩大,所以启动后机器震动也很大。
我想,给谁都不喜欢长时间坐在一个振动台上吧!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