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讨嫁妆(1/2)
裴金玲一大早起床,掐指一算今日不宜在家,便带着卫王世子去了西宁府府衙。
赵大人等了裴金玲好几日,在得信后特意关了府衙,等着人一来立即迎进了后院。
跟费县的方大人不同,赵大人来西宁也算拖家带口,当然赵大人年纪也不小了,儿女各自成亲生子,各有自己的差事。
能拖家带口的也就一个老妻和不怎么出息的幺子一家,带在身边辛苦几年,跟着捞些资历日后回京好走动个差不多的官职……
赵大人的家世不比姜大人出身贫苦,自不用过得跟苦行僧似的,全家上下一身衣裳都十分体面,只远在西宁追不上京城江南的流行而已。
裴金玲见了赵家男丁女眷,将带来的礼赐下,才随着赵大人一道去了书房谈事。
赵大人要与裴金玲谈的也无非几件事,最为顶要的便是费县浏县的税赋问题。
按照规矩这两县的税赋将由西宁府寻两县收取,然后再转手成为银子,将数目上报户部,再随着押送其他税赋一道运送往京城交给公主。
但宁公主如今已在西宁府,就不用送到京城只在西宁就可上交,这便得拿个新的章程来。
裴金玲道:“倒不用转手成银子,就收粮食就好。浏县的就放置在浏县、费县的就放置在费县,正好拿来养我带来那些人。”
赵大人有些为难,“公主有所不知,其实西宁每年都得从富庶之地购置大量粮食来卖给百姓。公主要不收银子……”
裴金玲要不收银子,那笔粮食就成了西宁的缺口。要收银子便是将那笔粮食卖出,那笔粮食也只会在西宁流通,进西宁百姓的肚子。
如此赵大人自然只想给银子,裴金玲看他,“赵大人,我带来那几千人如今也是西宁人了。再说我就是收银子,也得去别处买粮食进西宁,又何必那么麻烦?”
道理是这样,且要再细说还是自己不怎么占理,赵大人还想说点什么,裴金玲又道:“若是担心西宁粮食不够,粮商们难不成会看着银子不赚?赵大人你多虑了。”
“西宁粮商的粮食都优先供应军中不说,就从外面运到西宁其价格也高上许多,西宁百姓却不一定买得起啊。公主。”所以哪怕是在占宁公主的便宜,赵大人也厚颜提了想换银子的要求。
西宁府把赋税转成银子自然是按照西宁当地收粮的价格来算,而她要拿这笔银子去外地买却是按照卖价来买了。
这其中的差价,就是赵大人想占的便宜。不过赵大人也不是为了自己,这笔按照收粮价购买的粮食最后也会由西宁府限量卖给寻常百姓,好让百姓们能吃得起饭,不至于因买不起粮食而饿死。
裴金玲听得一耳朵赵大人的诉苦,就差抱着她大腿哭了,忍不住打断人的话,“西宁的粮商难不成还干的垄断的活儿?”
赵大人忙道:“西宁粮商就那几家,几家人都供应着军中,又联手起来控制着西宁的粮价,便是老臣也无可奈何!”
垄断这活儿么,俞家当初在江南也没少参与,就为官者要背景不够硬,的确是对此没有办法。
赵大人跟她哭诉这么半天,无非是打着要么让她只收银子要么就替他把这局解掉的盘算。
“那赵大人的意思是,我这当了公主了,还得干商人的活儿呢?还是只收银子就好啊?”裴金铃挑眉看他。
赵大人含蓄道:“这些事哪用公主沾手?”
也就是盯着俞家的人脉了,想着她还得在西宁扎根,跟官府打好关系百利而无一害,裴金铃也没觉得亏了,“粮食要得不多倒好解决,我有个自□□好的朋友,近来正好在西宁做生意,这件事交给他就成。”
“他姓谢,是江南布商谢家的人,到时候我让他来给赵大人你请个安,看每年能弄到多少低价的粮食来。不过也请赵大人多看顾他一二,别被地头蛇给欺负了。”裴金铃笑眯眯道。
不怕裴金铃答应,就怕她不答应。
赵大人得了裴金铃这一句,也跟着笑眯了眼,“竟是谢家的人?难得谢家看得起西宁这块儿地,臣在这先谢过公主了!”
江南布商谢家谁不知晓,要真是谢家人来了西宁,又背靠宁公主,他如何不能与当地的地头蛇斗一斗,好压一压西宁的物价,让老百姓的日子更好过一些?
至于对谢家人的照拂只要谢家愿意低价运送粮食到西宁来,其他的都好说。赵大人此时的笑堪称春风化雨,“就还有一事,臣想请教公主。”
“读书的事?”裴金铃哪不知这人会关心什么。
赵大人摸了摸自己花白的胡子,“是。此事先前公主便先跟百姓们说了,西宁府的百姓无一不感激公主的。只是此事要做成却是不易,不知公主可有什么章程?”
就教导人识得几个字,算得几个数,只要把先生和地方安排好,就没什么难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