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之前事,之后事(1/2)
大明立国之初,太祖皇帝仿照千年以前的大一统王朝,实行分封制度,在各地册封自己的儿子们为诸藩王。
太祖皇帝有此意旨,当是受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他怀有“法古建邦”、“分茅胙土,以藩屏国家”的理想。
他认为,以藩王辅佐正统帝室,可以巩固国家,让地方边境安享太平,不生叛乱。
一句话,自家人,总不至于造自家人的反吧。
另一方面,太祖皇帝起兵之后,在无数场惨烈的战争当中,发现各地那些所谓的“名门正派”、“世家大族”,在战乱迭起时只顾及自己的利益,丝毫不关注普通百姓的死活。
他们坐拥当时天下灵气最充沛的山河洞府,享用天下间最为珍贵的资源,遇到战争时,却不想着庇护那些一直供养自己的万千民众,而是弃之如敝屣。
甚至,在被拥兵自重的军阀们派大军围住山门时,那些一向自诩高高在上的所谓“仙人”,竟然会让普通人挡在前面,即使血流成河,颅骨遍地,仍毫不动容。
太祖皇帝的父亲母亲就是被一地方门派搜罗走了家中余粮,最终被活生生地饿死。
他们把家里藏下的唯一一口粮食留给了儿子,太祖每每想起父母凄惨的死状,就对那些修真门派多一分恨意。
在破灭天下几乎所有宗门之后,他担心日后这些人会再次兴起,就打算册封诸藩。
除了让他们拱卫边境地方,也安排他们密切注意各地的门派旧址,一有春风吹又生的苗头,就以雷霆力量灭度之。
大明的册立藩王制度就这样一直保留了下来,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仍遵循祖制承袭有序。
不过,藩王制度还是产生了一些变化,一些不太明显,却本质上是为了抑制藩王势力的变化。
而这一切,就得从自家人造自家人的反说起。
太祖皇帝还在位时,当时的太子祝标就先他而去,这说起来又是一桩惨事,我们且先按下不表。
太祖皇帝非常喜欢这个儿子,在祝标死后非常悲痛,于是就把皇位留给了年仅十五岁的皇太孙,祝允炆。
太祖皇帝告诉他可爱的孙儿,等你继承皇位后,我分封在各地的你的这些叔叔们,一定会鼎力扶持,帮助你坐稳皇位。到时叔侄合力共襄盛世,又是一番佳话。
佳话可能算不上,但是绝对是个“动人”又曲折的故事。
太祖的第四子,封地在北燕之地的燕王祝棣,当时正值而立之年,他为人心思深沉,做事不拘小节,又是一位善于领兵的军事将领。
追随太祖皇帝起兵的从龙之臣们大都说,燕王是最像太祖皇帝的皇子。
太子祝标在时,祝棣不敢生出其他心思,然而太子去了,老爹竟然让那个乳臭未干的小娃娃坐皇位,这是活脱脱的,不尊重人啊!
祝允炆继位后,感受到这位叔叔日益生起的野心,就动了削藩的念头。只是他毕竟没有丰富的从政经验,一来二去,把叔叔没削倒,却逼他直接造反了。
祝棣先是占据北平,然后准备妥当,以尊祖训、诛“奸臣”、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造了自家的反。
这场“靖难之役”结束后,叔叔祝棣如愿以偿登上了皇位。当了皇帝,这时他再看各地的那些自己的兄弟藩王,就怎么看怎么不舒服。
虽然迫于祖制,不能把他们全部削职为民,祝棣还是狠狠扒掉了几层地方藩王的皮。
藩王的护卫被削减,活动范围受到限制,而且平时总有锦衣卫在处处监视,也就能当个富家佬,一辈子搁封地宅着。
自打祝棣造反成功之后,各地的藩王,再也没有能威风一把的。
不过,正德五年,驻守宁夏的安化王祝寘鐇再也宅不下去了。
他也要学自己的祖宗,造一造自家的反。
佛说万事皆因果循环,今日之果皆往事之因,要循一循这造自家反的安化王爷的因,还得往前推两年。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