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万寿宫内聚一堂(1/2)
商周时期有百子,得上天诸仙授艺,于乱世天下斗法,几十年风卷云汐。秦汉唐宋元明清,几千年龙吟凤鸣,终落得帝王归俗,共和起,百事兴。
姜听云自幼入道,修行于万寿宫祠。无任侠江湖之勇,少兼济天下之志,乐于终老西山下,不求闻达庙堂前。然世事岂听人愿?少如意而多无常,及至民国十六年,出江城再起风云。
民国16年(1927年)春,农历三月初一(4月2日),晴。江西的三月,这样的晴天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又逢南昌城内的万寿宫举办庙会,象湖中的祈福岛上可谓人山人海。
而与此同时,南昌城外,西山脚下,平时清净的另一个同名的万寿宫也是热闹非凡。
城内的万寿宫无论是东门王羲之题写的“永镇江城”,还是西门苏东坡手书的“昌大南疆”都给它添了一份文人墨客的书香气,也添了一份名流皇胄的高贵气。
城外的万寿宫少了几分贵气,却多了几分仙气。
道家自古有三十六洞天和七十二福地的说法,西山万寿宫附近的西山洞和逍遥洞独占其二。除此之外此地还是许逊天师所创道教净明宗的祖坛。
今天恰逢初一,本就是善男信女们上香祈福的日子,又有不少趁着好天气踏青而来的文人墨客、商贾百姓,一时间让往常平静的道观热闹非凡。
宫门前的男人们有的穿着新式的中山装,有的穿着老式的马褂长衫,也有的人穿着休闲的西装。
女人们则大多是各种颜色的长袖上衣配长至脚踝或者小腿的长裙,也有一些穿着民国最流行的新式旗袍。
亲人朋友间各自聊着各自的话题,本来谁也不会在乎道观门口谁来了,而谁又走了。
可是此刻正要走进道观的这四个人,却是任谁也会多看几眼的。
四人二老二少。一边是一位身体有些发福的僧人,带着一个十五六岁憨头憨脑的小和尚来逛道观。
另一边的配置更是难得一见,一个五十岁上下身材高大的男传教士,穿着一身黑色的传教士袍子,开心地如游览名胜一般走在前面,不时对万寿宫和西山的风景指指点点。
旁边的一个人也是穿着黑色的罩头的传教服,头部被遮的很严,身形偏矮,单肩背着一只钉了皮带的长方形条格纹箱子,走在男修道士的后面。
人们纷纷猜测这和尚和教士是来道观砸场子的不成?
几天来一直同行的四个人,对于路人的指指点点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了。
女子似乎有点不悦,小声说到:“师父,都是您瞎带路,结果昨天只能住在南昌万寿宫里,我们是有要紧事的。”
男传教士则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艾米丽呀,这个事情师父也没办法,都叫万寿宫,我怎么知道是哪个?”
女子:“您不是说您和姜宗主父子都是故交,来过好几次了吗?这两个万寿宫,一个在城里一个在城外,您能分不清楚?
我看您昨天晚上就是想去逛南昌的小吃街了。您一个人是吃了多少样东西,还把一碗肠扣倒在瓦罐粉里吃,当地人都佩服您老人家是真正的吃主。”
男传教士略微有点不好意思,解释到:“这个人老了呀,记性有时候就差点,你看祥默大和尚不也是没记住是哪个万寿宫吗?”
女子:“您和祥默大师又是小声嘀咕,又是给人家买白糖糕。大师怎么好意思揭穿您?”
就在两个外国和尚嘀嘀咕咕的时候。小和尚背着一个有些老旧的竹子行李架子,盯着远远的西山上一道飞快移动的身影,露出惊讶的表情。
寻常人很难看清那么远的地方,但是小和尚自幼跟随等闲大师修行,眼光非常人所能及。
小和尚心中暗道:这速度也太快了,不知是何方高人。
祥默大师顺着小和尚的目光望去,微微一笑道:“禹净呀,你看看这是什么身法?”
小和尚仔细回忆了一下,说道:“师父,这不像是净明宗的轻功-水流连呀。净明宗的掌教大弟子,道家四公子之一江涵雨的身法我是见过的,的确如溪水流过山涧般川流不息,圆转如意。
但是此人的身法太快了,单论奔行的速度而言,此人绝对在江涵雨之上。难道是哪位前辈?徒弟实在不知何人有这样的轻功。”
祥默大师哈哈一笑,道:“你的眼力为师很欣慰呀。这个身法并非是净明宗的水流连,是姜家家传的身法风凌渡。
此身法相传为上古仙人授艺,要求体质异于常人,非姜家人不能修行,此人一定是那姜听云了。
他父亲姜临风本就擅长轻功,又师从唐门唐沐云。想来也只有当年的风云二侠能教出这样的轻功了。”
小和尚看了眼近前并无旁人,和师父小声说道:“听您说过姜家是姜子牙的传人,自古传承下来控风的异能。
小姜道长的轻功的确是徒儿所不及,但是据听闻他一贯的胆小之极。宗教事务理事会发布的任务姜少侠很少接手。
至于接手的那些任务,十之五六都是失败告终,其中更有一部分连任务人都不知所踪。
姜少侠唯一无人能及的记录是自加入宗教联盟以来执行所有任务零伤亡。师兄弟们都说他指挥小队执行任务稍有危险就撤退,毫无他祖父和父亲的英雄气概。”
祥默大师又是呵呵一笑,说道:“徒儿,为师再教你一个道理,世上很多人很多事没有表面上看上去那么好,但是其实却真的很好。
姜听云小友有趣的紧呀,你以后可以多结交下,以耳听为虚,以眼见为实。”
禹净答道:“徒儿知道了。”然后一边向宫门走去,一边仔细回味着师父的教导。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