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个单章历史人物孙传庭(三)(1/2)
洪承畴看到云贵地区地瘠民苦,疏请发内帑赈济贫民,建议暂缓向逃亡缅甸的桂王余部进军,使战乱之后的云贵地区的社会秩序渐趋安定,生产开始恢复。
八月,洪承畴年老体衰、目疾加剧,请求回京;翌年正月,奉旨解任回京调理。
顺治十八年,顺治帝驾崩,子玄烨嗣位。这时洪承畴业已69岁,仍任大学士,却感孤独,于五月疏乞休致。
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十八日,洪承畴卒于都门私邸,享年七十三岁,康熙恩赐祭奠如制、谥文襄公。
其主要成就:
一,围剿义军
二,计取中原
三,安定江南
四,完善制度
毫无疑问洪承畴是一个有重大争议的历史人物。他本是大明王朝的重臣,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官至三边总督、蓟辽总督。
但在松锦战役中,洪承畴受明兵部尚书陈新甲掣肘,不能实现自己的战略思路;
加上那时大明王朝已经十分腐败,崇祯帝也不能给洪承畴以支持,导致松锦战役失败,他自己也被清军所俘。
经过清帝皇太极的劝降,洪承畴审时度势,最后投降了清朝。
从大明的角度来看:洪承畴就是不折不扣的贰臣!
不过从大清观点来看洪承畴为清朝统一中国出谋划策,参与清朝中央佐理机务,在招抚江南、避免江南百姓生灵涂炭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劝降郑芝龙、得以顺利进军福建时,被誉为“开清第一功”。
从历史主义的观点看,洪承畴成为明朝的重臣,是从镇压农民起义军发家的,不值一提;
但他降清以后,成为清初的开国功臣,在促使清朝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等方面,都是于国家于民族有益的,是应给予肯定的。
孙传庭其他前面已介绍,现在主要提一下他的三大成就:
一,主持陕西军务
孙传庭在主持陕西军务期间,不断扩充自己的军力和粮饷。
西安周围原屯积军队2.4万,田地二万余顷,后来田地都归属于豪门,兵丁只是虚设在花名册上。
孙传庭接管这里后,经过治理,得士卒1.1万,年收税计银14.5万两,米麦1.35万石。
为尽早彻底剿灭农民起义军,明廷采纳了兵部尚书杨嗣昌的“四正六隅”的全面围剿方略。
并为此计划增兵12万,加派饷银280万两。
但孙传庭对此持有异议,他认为:因军兵屡战,多经溃乏受挫之苦,况且连年征战,民力疲竭,此举未必能收到预期效果。
由于孙传庭料知他的计划不会被采纳,便着手清点私产,得银两4.8万,并招兵买马,自办围剿所需的人力及资财。
当明廷汇集各处上报的招兵募马的数额时,唯独孙传庭的奏疏未送到。
素与孙传庭有隙的杨嗣昌于是乘机发难,抱怨朝廷的军法在陕西竟行不通。
孙传庭对此上疏申辩道:“让我像其他抚,登记郡县民兵的上,于是对及额,就我先前所报屯兵已满额了。
何况还有招募练马步军,数目过一万,怎会不遵守部建议。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