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漫漫江湖路(1/2)
自此,本人第一部长篇武侠小说《飞雪葬红叶》完本。分为四卷共百万字符,又名《折雪寻叶录》。是“飞雪武侠世界观”的第一部百万字作品。耗时,
平生好读书,弃众多门类不顾,唯独衷情于武侠与历史耳。故而第一本完本小说选材为传统武侠。可写着写着,却偏向了新派武侠的文风。
自幼亦喜好摆弄笔墨,非命题可以束缚也。自认随心所欲,写自己衷情去写,方能有所展露,更能思如泉涌,下笔有神。不过,万事皆始于足下,更要持之以恒。
之前写书,实为名利耳。加之未有明确框架和设定,故而皆半途而废。故事难以继续,人物不够饱满,凡此种种。所以坚持是如何重要,更可见大体框架大纲是何等重要。若非提前订好框架总纲,虽徒有坚持之心,亦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要向仅有的读者道歉。大纲不全,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加上我个人阅历的缺失,时间极短,仓促完成,眼界的狭窄,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周全等等因素,导致了中后期笔力不足,创作热情锐减,影响了诸位读书的感觉。
而写书并不在于是否成功,作家有万千,心意自也不一。纵然本书我本当做传统文学出本物去写,又有何妨何为网文?我认为以网络为发表,传播载体的小说皆可为网文。难道非要顺应潮流,适应市场,迎合那些低俗猎奇的口味不可?非也,我自是为了却心愿,继现代武侠之风,传承传统,故签约与否,非我所愿也。
如今略有磨练,自认笔墨稍异于前,亦有总纲设定,更怀一颗难凉的武侠心和一腔热血。故而卷土重来,方有如今的《飞雪葬红叶》。
自然文笔仍不如真正的作家,人物塑造仍不够饱满,故事铺垫叙述仍不流畅深远,选材抒写不够发人深省。更是远不及诸多前辈先生万分之一,可便是完成了一桩儿时心愿,更是卸下了不少负担。
其故事发展之中,亦有不少前辈指点或是朋友帮助,加之自身也做过不少研究文章,所以方有今日。总结下来,不过初心,坚持,研究,改善罢。只是皆说好文章好故事皆出于修改,本书成书仓促,虽写作之中反复推敲,努力维持,并已做些许修改,但完书之后却不曾改动。
加之私向来以为不受打压催促,自然成书,才是正道。毕竟起承转合,任何埋伏铺垫皆由作者一人而定,随心而动,故而仍有漏洞,还望诸位看官见谅。
武侠小说已有众多门类,传统文学代表作《三侠五义》等,与新派武侠(后随时代变化也被认为是传统文学)集大成者无非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等诸位前辈先生。
平生最为钦佩仰慕者,盖金庸先生。故而本书亦不失为对先生的纪念和致敬。但我们也要平等的客观的去看待其人,正如我先前《“大家”亦是“凡人”》一文中所说的一样。
想来先生去世数年矣,每每感怀在心,只得借此聊以慰藉。尤其喜爱金庸先生的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其中更爱这倚天屠龙,曾反复阅读数遍,仍万分感慨,不觉厌烦。有人会问,何为武侠。我只能说,一千个人对侠可能会有一千种不同的解释。
余着实喜爱金庸先生的豪气万丈,但也已然倾心于古龙先生的侠骨柔情。或是精忠报国,或是纵横一方,或是多情万种,或是始终如一,或是救济百姓,或是武功盖世,皆可成为侠。可我认为侠亦分为大侠与小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先生笔下的侠多事如此。比如郭靖,杨过,张无忌。或许他们在对待感情的方式不一,待人处事的方法也各有不同,但他们却都曾心系国家,为黎民百姓去斗争,这可谓是侠者的至高境界。缠绵感情固然可以透露出一个人的心静,但过度沉溺于此,便显得格局狭窄,只是个多情种子,称不得侠客。侠客总有自己的一套处事法则,所谓剑下留神方为真剑客。
江湖虽是打打杀杀,但既然是侠客,便与那些只顾快意恩仇,了解眼前恩仇不顾其他,不顾他人想法感受的人不同。江湖之人并非只是争强好胜,而是要贯彻“侠义”二字。他们或许常常因为别人而忽视自己,亦所谓忘我境界。这时再来些许感情点缀,侠者亦有他们自己的缺点,冷酷,木讷或是其他,才能让其更有血肉。若是完美无瑕,便显得假。
何为主角。我自认为主角非是一定要是万众瞩目,无时不刻不花心思去点缀,去着墨水,更不需要刻意凸显其人。主角自是贯穿全书的重要人物,独自推动故事去发展,其他人在此时反而会自成衬托。
所以,适当让主角隐匿,或许是一种独到之处。况且我所写并非如同先生般的依靠传统历史进程从而延伸而出的故事,而是架空历史背景。
这本身正是一个难点。在塑造人物的同时还要小心维护构建的新兴世界观不会崩塌。先生倚靠原有历史来创作故事便更有代入感更显真实,时间线也更为清晰,却要耗费大量时间去考究所写朝代的一点一滴才不至穿帮。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