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混出名堂(1/2)
有的因为收了不能重新加工的席子而白费力气而打了架,有的因为利润不大还累死个人转了行,一夜之间,全都不在了。”
“哦~!”
还不等吴应成说话,师傅们却高兴起来了,这些工坊的开办,对他们的影响真的很大,原来是席子等他们加工,这段时间是他们等着席子加工,赚的钱一天比一天少,这会吴应成正在安抚他们呢。
听了这个消息,一个个热情高涨,都把心放进了肚子里,又加快速度干了起来。
吴应成也有种喜出望外的感觉,他原本想着还有一两家能撑下去的,没想到这么快就都倒了。
不过他也意识到一个问题,随着他把席子等级说透了之后,整个席子编织行业,至少提前两年开始注重质量和信誉了。
很多师傅不再如之前一般,把一根孬竹子分成几部分,掺杂在好竹子中,意图蒙混过关,能混个高的评级。
而是好竹子归好竹子,孬竹子归孬竹子,一级就是一级,二级就是二级,三.级就是三.级,能重新加工的席子已经明显在减少。
质量方面,也较之前有大大提高,像原来那种多刺、竹条厚薄不均、节疤处理不光、收边不齐等情况也在逐日减少。
按照他的估计,再过一两个月,整个双沟镇将不会再有师傅以次充好,能够重新加工的席子,将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
而最多再过半年,就只会剩下一些老顽固,这些人要么就是想跟他的人钻空子以次冲好,要么就是真不想劳那个神干好的人,最后这些人肯定都会彻底淘汰,重新加工将再无市场。
这些技术精良师傅的就业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未雨绸缪是一个商人的基本素质,这也是吴应成一直在做的事,对于此事,他根据前世的经验早就预料到,只是现在实力还不够,还得多赚钱才是。
想到了这里,吴应成没有心情来享受这短暂的成功,领着唐二山回到家里,整理起今天的帐目来,完了又对这十天的情况做了一个总结。
这些小商小贩们虽然再也翻不起大浪了,可对他的冲击还是挺大的,首先是为了迷惑他们,收购席子的种类太过混杂,日杂公司的领导开始有意见。
倒不是因为他交了二级、三.级席子,毕竟手艺上的问题,师傅们还可以弥补,竹子本身的好坏却没有办法,二、三.级席子始终是避免不了的。
而是因为这给他们的检验增加了难度,出去跟别县领导吹牛时,也少了资本,为此吴应成打算以后一级、二级、三.级分批次交,坚决不给领导找麻烦。
其次就是这收的种类多了,运输也没有之前方便了,回来之后,还要重新分,这个问题分批次交已经可以解决。
第三就是量的问题,虽然放开收了,但这么多间工坊同时开工,分流实在太厉害,市场也乱了许多,有些人在乡里收,有些人有村里收,有些人直接上门收。
随着这些工坊倒闭,分流问题可以解决,市场也应该可以慢慢收拢、规范,降低运营成本。
最后一个就是处理这些人了,对于这些人,吴应成打算能招安的就招安,不能招安的就由他们去,而对于那些还想来斗一斗的,就只有再来一波价格战了。
价格战从有了商这一行就存在,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也是一种两败俱伤的方式。
虽然受到了冲击,但吴应成根基未受到影响,酒坊运营良好,张大力等人也已经被宋北秋按照他所说的招安,利润逐日提升,平均一天已经能净落四百,五五平分,他可以得到三百。
得益于刘建国的称职,还有胡德庸这们老哥的信任,古董店也已经转出为进,虽然平均下来一天只有近一百,但总比原来一天出去几百的要好。
所以尽管席子业受损了,可这么多天他的收入还是维护在两千左右,手里流动资金还有七万多,光这一点,在双沟镇都没有几个人能与他比,更不说那些价值连城的古董,价格战他根本不虚。
最大优势就是,他交货是在日杂公司,而其他所有人都在供销社,他们的利润只有三毛,这价格战的空间有限,一旦打响,最终的结果就是他们死无葬身之地,而吴应成独自留下来。
可到了那个时候,他吴应成就不会再礼贤下士了,哪里来的哪里去,死活都与我再无关。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