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章 梁晋争霸!等着我啊(1/2)
韦庄答应留在兖州瑕丘暂住,但是依然以朝堂官员自居,婉言谢绝不肯接受李天衢所任命的官位。
李天衢自也清楚,韦庄已经做了他能够做的,到底还是要自保。按原本的轨迹他入蜀观望时局,发现唐廷颓势终究难以挽回,便叹言“已闻陈胜心降汉,谁为田横国号齐”,直到六十多岁的年纪,才肯投从藩镇割据势力效命。
而且史载朱温先杀唐昭宗李晔,后来又逼迫唐哀宗禅位之后,韦庄便建议王建称帝,而且审时度势的劝谏前蜀切莫莽撞攻打朱温。比起河东晋国李存勖称帝之时,哭诉“大王父子两代血战国贼三十年,如今更是当灭梁贼,为先帝报仇,而册立唐室后人恢复社稷,可大王自取帝位,如此欺骗老奴”而忧郁而终的张承业;以及得知所效力的钱镠无意讨伐朱温,反而要表示臣服,遂愤而辞官归隐的罗隐...韦庄前后心性转变,也更能接受现实。
所以只要留住韦庄安顿一段时日,他也不会再如先前那般,一根筋的只肯做唐廷朝堂的官。
至于这个韦庄的能力...按李天衢想来,评价善于治政的能臣,在五代初期他差不多也能排进前五。唐廷皇帝若是按史载晚几年被朱温给控制住,韦庄终于点头答应投效前蜀王建的时候,那可都已经是六十五岁高龄了...谁又曾想到,他大半辈子都在考科举,而仕途上的高光时刻,却是从年迈时期为割据军阀效力才开始的。
从政清肃、勤于治理,而从前蜀众文士当中脱颖而出,被王建任命为宰相,在任十年整顿吏治,治理得前蜀国富民强,而体恤疾苦、抑制豪强尤为出色。李天衢寻思韦庄治政不恃权行私,品性清正,等到他点头答应投从之后,任命司掌主管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等监察事宜也最为合适。
虽说韦庄如今便已是六旬的年纪,考量到他原本的阳寿是活到了七十五六岁...由于李晔提前个几年被朱温控制住,而韦庄心性转变、出走京师,再多注重些养生调理,这老爷子应该也还能再奋斗个十七八年的,尽量往二十年以上努努力......
而李天衢很快也想到,自己麾下的谋臣当中,皮日休最初入京应进士试不第,后来再应进士试以榜末及第,这还算好的;而罗隐前后参赴十余次进士试,尽是名落孙山,被称做“十上不第”,不得已只能到九华山中隐居;李振也是连续考了几次科举,也都是铩羽而归,之后这厮就黑化了,对唐廷朝堂恨之入骨;韦庄这老爷子更狠,考了几十年,六十岁上下的年纪这才中榜,结果却赶上唐朝政权班底都快要散伙的时候......
科举本来是为了选拔人才,能够为朝廷所用,结果罗隐、李振、韦庄...等人非但是各有所长,更可以说是出类拔萃的才干。本来他们也尽能为朝廷所用,这也不是个例,唐廷怎么就会白白错失过这些人才?
个中因由,李天衢很快便想明白了。科举糊名、誊录等制度,是要到宋朝真宗年间才启用的。
唐朝时节,科举也仍受门阀举察的影响,士子在应试前,还可以呈上拜帖,托关系向主考推荐。涉及考官与考生之间的利益瓜葛,到了唐末乱世,贪腐更甚,空有才识者却屡屡碰壁,除了从头铁娃一直熬到倔老头的韦庄这等个例,大多有识之士也就只得另谋出路。
所以韦庄的到来,这倒也让李天衢意识到自己所设立的司吏署内司掌的考核治下学子,也应该采用宋朝时节为了杜绝舞弊,并防止徇私照顾人情的“糊名校考”、“誊录试卷”等制度了......
※※※※※※※※※※※※※※※※※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