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三辞而受(2/2)
他心里实则不像表面那么平静,只是在大事来前的心慌中转移注意力。
放下一叠书册,又拿起了另一叠写满小子的册本。这册中描述的乃是豫州之事,和王匡的关联还很密切,原来常安朝廷于西海郡招募的临时军卒,今已随南北联军渡过了南阳,直襄阳了。
人们对于兴武王北伐,以正朝堂的希望更殷切了。清晨,吃过孙婉亲自下锅煮的稀粥,王匡正翻看着昨夜传来的奏报,几个孩子都很乖巧的于一旁练字或看书,在乡序读过数年书的王志亦是主动的做起了“辅导”工作,扬雄在其昏迷后的第二醒来后,就回到了徐闻县城以加修养。
一些于东莱山下围观的吃瓜百姓,则是感慨于兴武王的民意,这种如同大海般的浩瀚民意,终究是向天下各地的百姓耳中扩散。
有直白的汉子,更是凭借着大嗓门高呼:“兴武王,俺知道你是个好人!”
“还有我们益州蜀郡人!同样信任你!”
“兴武王,我们交州人信任你!”
“兴武王,当以大局为主,以天下百姓为重,匡扶天下,以卫民生!”
一大早,山下的呼喊声又开始了,甚至还有人在县城定制了郡县官吏使用的铜式扩音喇叭,声音传的老远了!
俗话说事不过三,借交州民意“出山”,也是王匡和田仁陈崇他们商量的最好办法,这样能极大的削弱孝道影响不说,还将把交州百姓更好的与之捆绑在一起。
从去年十二月开始,此番作为已是连续三个月来的第三次,几乎每月都有一次,每批次来的人都不同,所涉足的行业也是大不相同。有农人,有商贾,有县城小吏。。有下海的淘金者……
因不可能所有到来徐闻县东莱山的百姓都能一拥而入的进入庐舍拜会王匡,于是,百姓们也就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们推举了其中的德高望重者,入庐舍后,传递他们的想法。
每于山脚下的服舍中,王匡都能大家的呼喊声……
粗略估算。。这段时间内徐闻县县城,尤其东莱山下就凭空涌入了近十万的百姓。
为何临近的益州和荆州也有人来声援,其实不难理解,这数年来,在“打豪强,均田地”的声浪下,临近几州的百姓们显然是看到了这种诏令下带来的实际好处,并羡慕交州取得的成果。在益州和荆州内部亦是生乱的况下,交州的富饶和稳定就为大多数人羡慕了……这便是政策的引导。
答案是否定的,当然不愿意。
此人会愿意吗?
试想一下。一个吃惯了大米饭的普通人,突然有朝一,一群如盗匪般的人夺了你的稻米,使之去啃树根。
更重要的在于交州之地的特殊,处于交州的新生豪强富户们,大多是从平头百姓富裕起来的,无不是受了当年王匡的大恩,今次如此踊跃的一方面是为了报恩,另一方面则是担心常安朝廷会于某一收回他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王匡知道这一次不同往次,连季松这些真正的“国宝级”人物都出现了,他再推辞,有些不知好意不说,还会失了大势。
就在季松几人的眼皮子底下,王匡硬生生的挤下了几滴眼泪,又望向侧的王莽排位。
《大新主》。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