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农事即国事(1/2)
王莽走的很快。
他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在条件艰苦的古代,年过五十都算是高寿,他的身子骨依然健朗。
比如转完了庄子四周的田野,他又兴趣盎然的爬起了北上。不过一小会儿的时间,就抵达了北山中部,新建的那个鱼塘之处。
西风吹过,呼呼作响,人的面孔如果不是笼罩在棉衣下,便如同刀割了一般。
“你准备在这里养鱼?”夹杂着风声,但王莽的声音依然清晰的传入了王匡耳中。
“是,儿离开长安的路上,曾听路过的行商说过,他曾见过珠崖郡见过有散户养鱼的产出,要远远比在水里撒网捞出来的又多有大,儿想要试试,如果成功了,庄子里的人都会吃上鱼了……”
王莽若有所思,看着眼前慢慢成形的鱼塘,又望向山脚下,再看向更远。
从茅草房里走出的少年看着突然上来的中年人,原本想问询一番,但在见到紧随其后的王匡,急忙躬身站立在一旁。
北上还有一半的路程每走,王莽显然是打算征服山顶的。
路不走一半,不是每个人都有他这样的坚持和雄心。
从半山腰抵达山顶,父子两个人的处境很奇妙,很少言语,大部分时间都是王莽欣赏北上内的景色,偶尔蹦出两句乐府诗。
连绵的山涧小道上,能清晰的听见树丛间哗啦啦的响动声,想来是隐藏在暗处的护卫。
终于抵达了山顶,王莽看着匍匐在脚下的土地,久久不语。
“去看看暖棚吧!”他很平淡道,似乎对于六子建立暖棚一事知之甚深。
王匡深呼出一口气,心中已知没有什么隐瞒的必要,带着父亲从北上的另一条小路去了那温泉边的暖棚。
而后,王莽示意儿子不用跟随,他一个人进去看了看。不一会儿,半个身子侧了出来,在门口招了招手,再把王匡叫了过去。
“这作物叫玉米?”王莽显然问过暖棚里的少年,知道了答案。
“是,这是庄子里价值最高的东西。”事关未来玉米种植的推广,王匡认真答道。
见站在旁边的老八有些拘束,他用眼睛示意了一下,老八就如释重负的退了出去。
转眼间,暖棚里之剩下父子二人。
“何处此言?”王莽手里摸了下一尺高的玉米主干,发现这不是他见过的任何一种作物。
中原的作物就那几种,既然不是大汉来的,那只能是西域传过来的,这和绣衣使得到的消息完美契合。
王匡指着看似平淡无奇的玉米苗子,然后向王莽躬身一礼:“儿不敢欺瞒阿翁,只要玉米能够在大汉成功种植并推广,饿死的人数至少会减少五成以上。且不光如此,玉米能够适应多种复杂的生长环境,无论是沃土还是山地,只要有土,温度适宜,它就能生根发芽,结出果实!
至于产量几何,等来年再行播种后,阿翁定会知晓!”
王匡没有说暖棚里的玉米亩产几何,毕竟连他自己也不清楚。之所以说等这一季成熟后,再行播种称斤,是考虑到了大汉自然的生长环境。
需知,大汉的所有土地不像暖棚里那样,被铺上一层有一层的小粪,每日还有专人照看着。
这何止是种植作物,简直是伺候大爷!
“竟也如此厉害!那大秦人可还说了其他的?”王莽挑拨了下土壤,见下面的根扎的很结实。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