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算盘(1/2)
有些紧急的,在朝堂着商议着就处理了,有些不是十分紧要的,便留下了折子,等到回头她再找相关的官员确定好了,再另行处理。
散朝的时候,按照惯例,陶太后宣了六部的官员留下商谈,其余的官员,各自回归到自己的岗位。
户部掌管天下钱粮,原户部尚书不巧前两日病得不能起身,陶太后就让白相接管了户部尚书的职能,代理户部政务。
这会儿,白相便拱手提道:“太后娘娘,臣有事儿想请太后娘娘示下。”
“什么事儿,说来听听。”
陶太后一抬手,白相便接道:“是关于淮阳郡奉的事儿。”
“这事儿怎么了?”
陶太后仿佛没听出来白相这话的意思。
其余几部尚书,更是垂手不语。
聪明的,早就品出些别的味道来,而能留在早朝后留在太后娘娘跟前商量朝政的,哪个不是人精,这会儿白相所提之事,要么就是受了太后娘娘的暗示,要么,就是有心向太后娘娘卖好,当然,谁也不会以为白相是给太后娘娘穿小鞋,上眼药。
这事儿,说起来与在朝诸位的利益都不相当,所以,大家都有默契的闭嘴不言,想着等会儿识趣的附和两声,便是了。
可谁也没料到,白相竟然反其道而行之,对陶太后说道:“原淮阳的赋税都是由朝廷来掌管。”
所谓的掌管,自是指银钱的归处。
白相说,“淮阳地处南边,虽不比苏杭富庶,但也不失淘米之乡的得天独厚,每年缴上来的赋税也是不是一笔小数目,眼下,康宁郡主回了封地,税赋这块,按先皇在世时留下的旨意,自该是由康宁郡主全数接纳,但臣斗胆,请娘娘三思,国库这些年并不丰盈,北方大前年干旱,前年又是粮食将收时一场冰雹毁了大半,去年也是差点闹了饥荒,还是太后娘娘从南边调了粮食运过去,才把这事儿给压下来,可这运输,调动所需的费用,朝廷亦是担了不少。
再有,西边大前年闹了蝗灾,南方大前年也发了水,后又兴修水利,西边引井,北边救旱,到是东边这几年还算消停,可也只能勉强维持自给自足,不算拖朝廷的后腿,还有军需扩建,与蛮夷交战,算来算去,户部现在可调动的银钱,也不过几百万两。”
“所以,白相的意思是?”
与白相并排而立的林相,轻声开口问了句。
其实,白相的意思,差不多大家都听明白了,但众人可没谁愿意相信陶太后会打先皇的脸,因为几百两银子的事儿,收了康宁郡主封地的税赋,弄得好像朝廷没钱,出尔反耳尔似的。
林相之所以赶在这个时候抢先问了句,其实是想给白相一点暗示,让他适可而止,别惹娘娘心里不痛快。
再者,这件事儿,眼看着朝上的人都不会帮忙,白相就这么跳出来,万一惹怒了太后娘娘,回头连个帮忙说话的人都没有,就太势单了些。
可白相却像是没听懂林相的暗示一般,垂眸恭敬的说道:“臣请太后娘娘手书一封,由郡主自动呈请将封地一半的税赋交给朝廷。”
“呼……”
不待太后娘娘开口,林相就替白相轻吁了口气,暗道:“还好他也知道不能狮子大开口,只要了一半。”
当然,对比于他想要脱口而出的全部,林相已经不祈求他把说出的话收回来了。
其余没开口的人,虽然不见得与林相的心思相反,但这会儿,也都禀着气,凝着神,悄悄的瞄着坐在上首的陶太后,心里个个都打起了小算盘。
原本是觉得这事儿没什么商量的余地的,但一听白相竟说出由郡主自请,那就不用考虑太后娘娘会违了先帝的旨,做出背信先帝的事儿,在这种基础上,若是让朝廷的税赋再多一些,即便这些银子到不了他们手里,但每个人所在的部,运作起来,怎么可能缺得了银子。
户部宽裕些,他们大兴土木,囤粮养兵,兴修水利,也便利的紧。
既如此,垂着首没发声的几位大臣,便悄悄的拿眼睛瞄向别人。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