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细雨晓月赛诗台(1/2)
第16回
把酒临窗吟细雨
持醉登台咏晓月
(太白编年:玄宗开元10年/23岁)
几少年初游陇西院,见天阴上来,便跑回粉竹楼,刚好雨就下起来了。正愁雨具不够,无法回到前面用饭,偏酒食已经送到。原来岳氏见天要下雨,恐李白等不及返回,便命人将食物送来。
酒食不一会就铺排停当,长辈不在面前,大家正好放浪形骸,无拘无束。
酒席就安置在顶楼窗前,向窗外望去,烟雨茫茫,远山近树皆笼罩其间,盘江右岸,尚有农夫冒雨耕田。
酒过数巡,大家诗兴已浓,见屋中文房四宝齐备,便各自默运才思。
吴小婉起身又将窗子支大一些,道:“大家把酒临窗,就以‘对雨’为题,各自作诗一首,然后品评高下如何?”
“好啊?”月圆正想王宗之是否果有诗才,赶忙应道。
王宗之似也有意,应声说:“我这里已经有一首,权当抛砖引玉,先献一丑。”
他端起酒,起身走到露台前,但见风猎衣襟,细雨迎人,不一时脸和手都感到湿漉漉的,口中吟道:
含笑赠新友,
心悦酒自香。
雨细飘中堂,
风回牵人裳。
尽把绵密意,
盛进玉碗尝。
吴小婉道:“‘绵密意’,盛玉碗,这倒是奇句,可就是缠绵了些。也罢,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你如果是意在言外,还不如一会寄寓在锦瑟之中呢。”
吴指南见将王宗之说红了脸,赶忙站起来说:“婉儿,休得乱评,女孩家应该像月圆姑娘那样,雅静些才对。我已经想好了。”
他说着,走过去拍拍王宗之的肩,抬起头来,但见风动珠帘,牛毛细雨似乎比刚才又绵密一些,也开口高吟起来:
好雨感时来,
绵绵上春台。
随风惹帘动,
云毳袭人怀。
咏完,自家笑笑道:“以景咏景,寄寓太浅,不算好诗!”
吴婉儿道:“我哥哥贵有自知之明,可若有奇思妙句,他也是当仁不让。该轮到本姑娘了,让我向外看看。”
月圆一听,便坐到琴台前,轻拨慢弹起来,为她助兴。吴婉儿走到窗前,往院中竹林处看一会,才轻启朱唇:
雨里琴音粉竹楼,
铅华洗净随碧流。
待到风起云霁后,
洗墨池尽胭脂油。
吟完,她也摇摇头:“这末一句收得太俗,太弱。罢了,就看你们李氏兄妹了。”
月圆的琴已歇,似有他意。王宗之见了,也将自己的琴放好,随心所欲弹起。月圆入神地静听好一会,又看他一眼,这才转过身,望着窗外吟道:
中庭地湿竹带烟,
细雨无声落阶前。
空蒙漠漠人皆望,
不知情思落哪边?
大家听了,不觉颔首。李白又喝下一口酒,起身站在窗口,将珠帘往上卷了卷,也不怕细雨濡湿头脸,随口吟道:
卷帘聊举目,
露湿草绵绵。
古岫披云毳,
空庭织碎烟。
水红愁不起,
风线重难牵。
尽日扶犁叟,
往来江树前。
“这才算好诗。”吴婉儿拍手道,“境界阔大,心牵黎庶,便是大笔杖!何况中间两联又对得那样工稳。”
王宗之与吴指南也是心悦诚服,反倒连灌李白两大碗。
岳氏听说李白他们在粉竹楼玩得高兴,便叫人捎过话来,但管尽兴,不要总想着到前面来探望,反倒拘谨了,明天回去也不迟。需要什么,尽管吩咐下人去办。
李白等人更加放松,纵酒相谈,不知不觉,已是向晚,向窗外望去,雨过云收,一镰弯月升起东山。此时,人人带着几分醉意。
吴婉儿迎着月光,伸手在空中拂了拂,道:“各位,咱们现在不是移步换景,是坐而景移,雨过云收,月亮出来了,我们再以‘雨后望月’,重新吟诗怎样?”
“好吧,”李白举起酒杯道,“我先来!”
“不行!”吴婉儿说,“你要是先吟出来,别人可能就作不下去了。你尽地主之谊,最后出场吧。要不,还是王宗之先来?然后按照先前的次序,一个一个吟下去。”
“我来就我来。”王宗之喝一口酒,隔窗望月,吟道:
竹林积雨风迟迟,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