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五十二章 负担

第五十二章 负担(1/2)

目录
好书推荐: 从华山到诸天 假面骑士之无限进化 我的烟斗能推理 我在古代当神豪 梦入怪谈 古玩商捡漏笔记1985 纨绔天医 我真不是什么渣男 我有一个属性面板 温酒浸江湖

第五十二章 负担

于谦想了想,想要委婉的劝谏一下,说道:“陛下,不知道陛下愿意给大学与中学多少禀食?”

禀食就是官府给的粮食,可以理解为补贴。

朱祁镇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说道:“禀食?”

于谦说道:“陛下,如果陛下不打算给禀食的话,臣以为真正有才之人,不会走这一条路。”

“陛下不知道民间的清贫,臣不知道,陛下准备中学收多少,但是四座大学堂,每一界最少有一千人。而陛下也不会让中学所有人都考上大学,否则就不会,有考试之说了。”

“想来两京二十四省六都司,总共三十二所中学,每一界最少有数千人,总共加起来,就有一万多接近两万读书人。”

“真正有家底有才华的人,不会走这一条路,会走科举,而真正清贫有才华的人,也不会走这一条路,无他,科举可以在家里自学,只需要买书就行了,甚至买书不成,也可以抄书,借书。”

“而居于省城之中,各种开销之大,哪怕朝廷的学校不收束脩,也不是这种清寒的学子能够负担的起的。”

“如此一来,陛下所能招收的不过,是一些纨绔子弟,有能寄希望于何为?”

“还直接从科举不第之中选拔人才,入校学习,然后分配官职。”

朱祁镇心中立即否定了于谦的意见。

他想要的一个从底层与科举隔绝的体系。并不是从科举之中转嫁出来的另外一条路。

朱祁镇说道:“需要多少禀食?”

于谦沉吟片刻说道:“一个人一年三石粮食。”

朱祁镇微微皱眉说道:“三石粮食?”

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明人的记载之中,一石粮食在九十二公斤,一石等于十斗,一斗等于十升,而一个壮劳力如果劳作,一天的口粮,就是一升,将近一公斤米。

不要觉得多,古代人吃饭没有油水,只能多持主粮。一般一个成年人吃饱,也就是这个数字。

如此算来,一石粮食可以供人吃上百日。三石粮食供人吃上三百日的饱饭。

但是正如于谦所言,这学校定然会建立在省城中,在省城之中生活也是需要开支的,如此一来。他也是需要开支的粮食的。

也就是说,这个补贴根本不够学生吹饱的。

于谦说道:“足够了,比起范文正公划粥割齑,要强上太多了。”

朱祁镇一时间见哑然。

范文正公就是范仲淹。他年少的时候十分清贫,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这就是“划粥”。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这就是“断齑”。如此坚信的学习,才有所成就。

而于谦年轻的时候家境虽然好一点,但是他也是看见过当时同学的清贫与刻苦的。

所以,他觉得他定下的标准,已经够好了,最少能让学子果腹,不至于划粥割齑,比范文正公当初好上一点。

朱祁镇算算发现也不算太多。

而今的粮价虽然还没有降到二百五文一石,但是下降的趋势很明显,毕竟朝廷不再打仗了,如果朱祁镇什么也不做,粮价将来跌破二百文也是很有可能的。

虽然达不到盛唐之计,斗米十钱。但也能打破斗米二十钱的下限。

所以三石粮食还不到一两银子,如此而来每年的按三万学子来,每年补贴不过三万两,朱祁镇是补贴的起。

朱祁镇虽然心疼学子,但也知道,他不能提太高的生活标准,毕竟大明国情在这里的。

虽然朝廷很富,但是民间大部分人并不富裕。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亮剑:我带李云龙打富裕仗 谍战:红鸾归巢 抗战:我有无限援助 抗战从淞沪开始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