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入城仪式(1/2)
一个国家的现代管理,对于国人来说是一个瓶颈。不仅仅局限于国有的或民营的,城市的管理更是一个空白。租界的形成,将秩序引入。虽然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始,夏的出现,成为第一个有制的国家,社会的治理有了最初的线条。随着王朝的兴衰起落,值得称许的也是城间坊的治安逐步走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比较理想。但从农耕和游牧混杂文明进入现代文明的管理,对民众和公共的服务,不是推翻一个王朝就能证明统治者有能力管理好这个国家。治理的好,与世界同步;治理的太差,沦为别国的附庸。人类的残酷基本如此。
下午,掌柜们都来了,城内三家铺面的经营还算有条理。店面从新做了布置,该下架的下架,该封存的封存,有一点,如是坚壁清野的意思,但门面还是要维持下去的。曾文贤称之为时局的对应。掌柜们说,欢迎的旗子临时用纸糊了几面,无非是举举样子。商会的安排减半,有个形式过去就可以了。
曾文贤说,这件事可不能疏忽,小心驶得万年船。有些事,一句话不甚,店毁人亡,尤以非常时期。东洋鬼子说好骗也不假,但你得有那个本事。于是,极认真地教了掌柜们最基本的日本人见面之礼和简单的说话。学了几遍,发音较准,练习下来,让人感到有了日本东京语的味道。有了这个味道,对付日本人的纠缠就容易的多了。何况当地人的发音,学日语,较京城人标准。
送走掌柜们,陶书玉还未进屋就扑哧一声笑了,对着曾文贤施礼,说:“咋看,都像是演戏似的。”
曾文贤一脸凝重,说:“就我们现在这点福禄,能把这场戏撑下来,不见血光,算是上天的眷顾。演砸了,日本人大开杀戒,又是一次大清式的屠城。没什么悬念。”
陶书玉一脸愕然,先前的说笑一下子凝固起来,木木地立在那里,久久无言。
太阳落山了,虽然黑下来,但天总是要亮起的。
日本人的进城仪式选择在西方人忌讳的那个日子。是巧合,还是阴谋,无人道破。
这个西方人回避的数字源于《圣经》的故事。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油画《最后的晚餐》做了一个注解,耶稣被自己的门徒犹大出卖。出卖的报酬仅为三十块金币而已。于是,圣?玛利亚的一行清泪在洒向耶路撒冷的残空时,一路追随自己的子女,完成了人类愚昧启蒙的最后一课。福音的解读,则是告白于天下,耶稣的受难是替众赎罪。
西方人对此数字的无言,与东方人大将忌地名,都是一个心理的认知。一复活,死是无疑的了。
这一日,雨过天晴,秋的早间比往日多了几分寒意。太阳向刀子一样扎在河的西岸。在县城的上空,一架银灰色的日本小飞机,绕城旋转飞行。一面撒传单,一面探头用喇叭喊话,让城里的人出来,欢迎日本人入城。这动作,搞得还蛮大的。飞得那么低,不怕掉下来,狗日的。有闲人对着天空说,一副眄视的样子。
在土关门的一侧。出和阳城门,过东小城,来自县城的商会、教会及社会名流等一行人,手执小旗,排摆香案,桌上放有瓜果茶点之类,再燃上几柱香;来时,有出家人尾随,以为是有了生意,还是商会的人给支了回去。民间有个什么事,都是这样的传统,如此往深了一想,也是自欺欺人罢了。
打开历史,有主张者,同是不待见的。
在城里的主街两侧,有铺面的门脸儿,商家也是这么个铺排,不得已,只当是一出戏。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