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钢炮(2/2)
武都到西域长史府的运输途中,火炮为了防止潮湿和雨水一直包裹在油布之中,马超也不能一观全貌。直到火炮上阵亮出全身,马超这才回忆起刘备军中的火药秘闻。
当年有几个坚城就是仰仗火药突然的轰鸣声使曹军无备,攻下了城池。马超还以为火炮是用惊吓原理,传令骑军时刻准备收割掩杀。惯性思维让马超忽视了火炮的数量,这次神机营两千人出征,火炮就有一百组。一门长管炮、一门臼炮为一组,实际有炮二百门。
火药原材料的高产让刘备开始思索火枪和火炮,他自然想要一步到位,机枪、意大利炮等震慑世间,等多次了解后,刘备知道他这辈子估计是看不到了。
不说机枪和意大利炮的本体材质,就是最普通的子弹和炮弹现在就做不出来。
炮弹和子弹差不多,由弹丸、药筒、发射药和底火四部分组成。底火需要高灵敏度,一点火星就能快速引燃发射药,发射药需要强力而持续的推进力让弹丸获得更高的初速,最后弹丸内的火药需要高爆燃性,可以在落地后造成更大的伤亡。
一个炮弹就要三种火药,而刘备只有最普通的,一者兼任三职。况且冶金技术也不过关,也没有工业动力,机枪和意大利炮等都只能在梦里想想了。
不能一步到位,那适合的替代品就是拿破仑时代的青铜炮和滑膛枪,火力凶猛便于量产。
青铜制炮,因为青铜的延展性好,且青铜冶炼的工艺发达,能够制造优质炮管,炸膛了也不会像铁炮一样四散分裂伤害士兵,炮管坏了还能熔了重铸,只是青铜炮有两个严重缺点——贵、重。
中原铜产量不高,铜一直是货币材料,用青铜制炮花费太大,不利于大规模推广和制造。况且青铜炮动辄一吨、两吨,大汉向外征战的地方都不会有大汉那么好的基础建设,论吨数的火炮不利运输。
反观用铁铸炮就没那么多问题,可铁炮也有自己的问题,容易炸膛,炸膛伤害大,工艺要求高等。不过随着炼钢工艺的进步,大汉可以用钢做原材料,解决铁的一些问题。
铁炮之所以会那么容易炸膛,和制造工艺有着巨大的关系。普通的铸铁炮技术用的是泥模,泥模需要阴干才能使用,完全阴干的时间需要一个月左右,下雨潮湿的天气甚至要两到三个月,最主要一个泥模只能用一次,非常不适合大批量生产。同时泥模的透气性不好,灼热的铁液碰到泥模,空气不能随泥模排出,会留存于炮体之内,使得炮体上有许多气孔,严重影响火炮寿命。
刘备想到了铁模工艺,这种工艺完美解决了时间问题,而且可以循环使用,也能用一个铁模制造相同尺寸的另一个铁模,利于标准化生产。并且铁模制造的炮管内外都非常光滑,使得内壁气孔少。
不过铁模工艺有一个巨大的缺点,从金属铸造学和金相学的角度来看,铁模的散热太快,使得生铁液在冷却时存在过冷度较大的问题,铁液中的渗碳体来不及析出石墨就已经凝固,因此铁中的渗碳体主要以碳化铁的形式存在,也即是白口铁。
白口铁脆性大,要想用它制造炮管就必须加厚,这样火炮的重量又上去了,不是解决办法。
最初刘备想放弃了铁模工艺,采用砂模铸造,砂模的透气性较好铁液表面不易产生气孔,而热传导系数又比铁模小的多,因此铁液有充分的时间从高温逐渐冷却进而析出石墨,这样形成优质的灰口铸铁。灰口铸铁的韧性要比白口铁好得多,而且石墨化的组织更便于金属切削加工。
但是砂模同样有一个大难题,因为砂模定型性不好,只能铸造实体铁棒,还需要用钻头钻孔。大汉没有那种动力的钻头,直接堵死了砂模的路。
</br>
</br>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