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二 陆游入蜀过雁汊 贞妇迁居清节洲(1/1)
“匈奴”一名,见诸我国史乘是在公元前四世纪末,(《史记》)载:是年(公元前三一八年),“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卷一百一十)此时的匈奴,已经成为国北方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及至战国后期,以匈奴为代表的这些游牧部落、部族逐渐形成了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共同体,为更大规模的统一奠定的基础。据王国维考证,昆夷、猃狁、荤粥、鬼方等名称基本上是对匈奴先民们不同时代的不同称呼。说明匈奴正是由这些游牧部落为主干,不断吸收其他人口万分而形成的。匈奴民族的形成,结束了过去北方草原诸多游牧部落、部族独立发展的历史,此前散布地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文明也形成了百川归海、汇于一处的局面。因此,匈奴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数千年来北方草原游牧文明的集大成者。至于匈奴部落,是何时在东至县南溪古寨定居,我已不得而知。
池州城从明朝起就有“七街三村”之说。“七街”是市心街、牌坊街、古舜街、郭西街、楼山街、九华街和孝肃街。“三村”是贵口村、翠微村、杏花村。“孝肃街”,史载千秋,源远流长。自唐永泰(公元七六五年)复立池州,由石城东迁到池阳,扼江据要,郡治雄伟。浸以秋浦,镇以齐山。郡县绵延一千余年,历天灾而不迁,经战乱而重生。三街六市财源茂盛通四海,孝肃街区生意兴隆达三江。宋朝名臣包拯,谥号“孝肃”。至和(公元一零五四至一零五五年)年间,知领池州。至今,古井仍在;井旁“孝肃遗规坊”,遗址尚存。睹物思情,浮想联翩:“泉之清兮公之洁,泉之芳兮公之烈”。郡县人众,井旁立碑、修亭、建坊,毁建相继,世代不息。他曾留下了丰富的碑记、诗章;传说、故事等。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据此更名孝肃街。孝肃街,历尽沧桑变故,久经风雨侵蚀,残亘断壁,街区凋敝。后,复建的孝肃街,上同杏村、九华、牌坊三街相连。下与和平、翠柏、东湖、翠微、齐山五路相通。街依旧制而建,一街两园,徽风池韵,鹅形椽、雀替、挂落、古式门窗,款款有致;石板道、亭台、水阁、青砖黛瓦,熠熠生辉;屋脊恰如天虹贯日,墙头好似马首高昂。鳞次栉比,魏蔚壮观,古街之风貌依然重现。孝肃街复建沿街的传统建筑,建筑的立面结构体系和建筑高度都是保持原样,这是一条寂寞的老街,从池城和平路口往前,拐过一片繁华的商业区,眼前突兀地就有了一个静静的街巷。石板路铺展向前,两旁房子都是二层木楼结构,翘角飞檐,有徽派建筑风格,那些木板与墙壁,呈现一种古旧斑驳的颜色,两侧无高层楼宇,小青瓦、坡屋顶的民居遍布整个街区,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这里过去从南门进城出城,孝肃街是必经之路,到九华山进香的江北香客、到江西做生意的徽州商贩、放木排的排工、打鱼的渔人、运货的船家等等,都在孝肃街歇脚住宿,整条孝肃街大多是前店后坊格局。一九五四年以前,这条街上集中了银行、警署等诸多机构。孝肃街上还有一幢房子是方国华将军的故居,方国华将军是池州人,一九五五年授上将军衔。将军故居为明清时期建筑,占地二百平方米,整座房子古色古香,古朴而有神韵。七街由于战争和人为拆迁,仍保持着古城风貌的就剩孝肃街了。
包拯(999—1062),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一零六一年),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
池州城“七街三村”之说,中指的“三村”。“贵口村”,贵口村民委员会,属于山区。距离镇二十七公里。该村的主要产业为泡核桃、烤烟,主要销售往本县。风景优美,四季宜人。又传,贵池,因水而名。《舆地志》云:“梁昭明太子,以其水出鱼美,名为贵池”。“秋浦,亦以秋浦河而得名。”贵池作为水名,来源有二,一指贵长池,在县之西南乡,秀山脚下。一指池口河,其源有五,汇于秋浦河,绕城西过镇山,入池口河,注入大江。入江处为鱼贵口,有“贵口村”,今称池口。丁绍轼《荒政碑记》云:郡以池名,盖郭外即湖,湖外为江,郡治襟江带湖,城阙宫室,宛在池上。“州城宛如水中洲”,唐置池州,由来于此。今城西南七十里,有苍埠镇,东西两石山夹立如城,故名石城,是石城县故址。永泰元年(七六五年),在池口河(今称秋浦河)和清溪河两条河流的入江口之间的贵口复建池州,并将县治原在石城(今贵池殷汇镇石城村)的秋浦县迁来附郭,池州隶属于宣州观察使,治贵口(今市城区),隶秋浦、青阳、石埭、至德四县。
“杏花村”,国家级风景区。杏花村是池州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古时曾有“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佳境记载。曾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春游池州杏花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与杏花村:八四四年,杜牧自黄州迁任池州刺史,作有千古绝唱《清明》诗。杏花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全国唯一以村建志的村,是国家级旅游景区。它位于安徽池州西郊,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任池州刺史著《清明》诗使之扬名天下,邑人郎遂撰《杏花村志》。世人誉杏花村为“天下第一诗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吟出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也吟出了一个闻名千古的杏花村。池州,素以“千载诗人地”之美名饮誉江南。杏花村,因诗而名垂千秋,也因诗而名扬天下。杏花村是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文化古迹,是池州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因诗的艺术魅力,仅为一个村而立志的《杏花村志》,被收入我国古代最大一部文献《四库全书》。杏花村主要资源类型有遗址遗迹、水域风光、生态景观、旅游商品、建筑设施、人文活动等六大主类。村内风格朴素典雅,杏树成林、溪流纵横,仿唐与徽派建筑错落有致,古戏台文艺演出精彩纷呈,淡淡的酒香不时迎面扑来,今日杏花村再现古村落意境,是现代游人凭吊怀古、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杏花村主要景点有千年古井、杏花亭、六朝长廊、鱼龙桥、吟诗台、青莲馆、民俗村、杏花村古遗址、渔歌埠、望华亭、演武场、黄舍、昭明堂、窥园、石门群、寓思亭、怀杜轩蜡像等。村里有一千年古井,《贵池县志》称:“香泉似酒,汲之不竭”。杏花村古井已被定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杏花村古有酒肆,产名酒,村中有一黄公酒垆,僻静优雅,浓酒飘香。杜牧当年所饮“杏花村酒”,如今仍为市场名酒,历经沧桑而不衰,盛名历久不减。各景点还收藏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千余首诗歌也有机散落在景区内,真正体现出了杏花村名人、名村、名酒、名诗特色,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可以参观游览的六朝长廊、怀杜轩、郎遂故居、鱼龙桥、古戏台、青莲馆、民俗村、渔歌埠、望华亭、昭明堂、醉仙湖、窥园等著名景点。景区风格朴素、典雅,园内广植花草、杏树成林、溪流纵横,仿唐建筑错落有致,古戏台文艺演出、精彩纷呈,淡淡的酒香不时迎面扑来。
“翠微村”,人文、风景。齐山山腰平谷有翠微寨,山下有翠微村。晚唐会昌元年(八四三年),池州刺史李方元倡筑齐山湖翠微堤(今齐山埂),并在齐山浚洞剔岩,刻石勒碑。会昌五年(八四五年),刺史杜牧据李白“开帘当翠微”诗句,在齐山之巅建翠微亭,成为千古胜迹。从此齐山遂成为游览之地。同年,池州刺史杜牧慕李白诗名,根据李白游秋浦的诗中“开帘当翠微”的名句,在齐山西北山巅造翠微亭以兹纪念。同年重阳节,他与诗友张祜(承吉)同游翠微亭,面对齐山迷人的秋色,赋诗和唱。从此翠微亭成了齐山的象征。山北平天湖中有翠微堤直通府城,引得历代名人墨客纷纷踏踪而至。南宋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年)十月,爱国名将岳飞自鄂州(今武昌)奉诏出师解庐州之围,途经池州,扎营齐山翠微,戎装未解,慕名登临翠微亭,写下了千古绝唱:经年尘土满征衣,得得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观未足,马蹄催趁月明归。据《秀山志》载:金灯崖在“白面山麓,巨石横溪,溪水折而旋绕,澄泓可爱,每于月夜金波荡漾,不啻灯烛交辉”。故称金灯崖。相传,南宋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年),岳飞奉诏率军去庐州与金兵作战,路过这里,见到崖上刻着的“金灯”的“金”字,怒发冲冠,拨剑击之,崖峰削去其半。“名之累崖似乎不幸,然有此一击,留传不朽,又为兹崖添一佳话云。”从此,金灯崖成为秋浦河上石城风景区的一处名胜古迹。岳飞被害后,他手下大将韩世忠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派人来池州描下齐山翠微亭的图祥,在杭州岳王庙前的山腰上,也造起了一座翠微亭,并亲书匾额。抗日战争时期齐山翠微亭毁于日寇炮火。后,在齐山翠微亭故址上,有重建翠微亭。今在齐山上立有岳飞身着戎装、手牵坐骑、仰天长啸的塑像,并在崖壁上刻有岳飞“还我河山”的手书体。岳飞进军池州曾途径青阳。据青阳旧志记载,该县蓉城镇西有“清泉岭”,为通池州之要道,岭上石窟涌泉,芳冽可口。泉水有二十多股,饮马泉是其中之一。相传,岳飞率师抗击金兵,激战于泾县一带,金兵大败,宋军乘胜追击,路过此岭,见泉水如镜,于是解马下鞍,饮马而憩,因“岳飞饮马于此”,故名。
岳飞(1103-1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年从军,官至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他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因坚持抗敌,反对议和,为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工诗词,但留传甚少。词仅存三首,内容皆表达抗金的伟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深沉慨叹。风格悲壮,意气豪迈。有《岳武穆集》。
这里烟雨湖畔的莞尔一笑,或是飞愁若雾的一次相望,都会飘着淡淡的馨香。我也无悔,在池州的每一份遇见。我依恋池州市袅袅旋绕的舞姿,却没有太多的时间与之亲吻缠绵。我有太多的苦乐相伴,和风景总是情深缘浅。走过的道路并不平坦,我瞬间的顾盼,却已胜过了万语千言。在这用明媚点缀的心静柔嫣里,繁花错落间,使我沾染一季的心香缱绻。我会珍惜颤微的凡尘梦萦,于花开流年。
我日耽风雅,无念自己写下素事篇章。每援笔饰笺,辄劳悬怀,命蹇如斯,殊觉赧颜。我在此只是淡写生活旋律。我非倩人,亦无蓝本,信步观场,稍散郁滞,慨当以慷而已。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