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簪缨望族,清高太甚(1/2)
大隆建国仅三十余载,所谓世家,当然是东明传袭下来的望族,东明也就三百年历史,之前经过十国之乱,以致世家大族十之八九破落,毁于政权更迭与战火纷扰,眼下世家,多数仅有百余年历史,根底其实都不太牢固。
卫氏一门是仅存的前明望族,势成于西魏末年,至前明便极受天家看重,并奇迹般地在十国之乱百年历史中屹立不倒,未受战乱频发波及,后东明元帝建国,对卫氏也极尽重用,戏本子里“蔷薇娘子”的翁父卫相,据说还并非出自卫氏嫡系,仅仅只是庶支。
青州卫家,却是嫡系。
哀帝无道,信奸侫屠忠正,以致文臣心寒将士反戈,卫氏族人见东明灭亡已成注定,遂纷纷辞官归隐,种于田园。
后秦怀愚之父忍无可忍,联合朝臣贵族“起义”逼哀帝退位迎“虞氏”入京,第一个联络之人便是已经告老的卫氏族长,希望他能以世家翘楚之声望“振臂一呼”却被卫氏拒绝,称哀帝尽管无道,可卫氏一门多受东明历代帝君信重,无力劝谏已是汗颜,休论“违逆”不忠之行。
大隆建国,高祖礼贤下士,力邀卫氏族人出仕,皆被婉拒。
高祖胸怀广博,非但没有因此怪罪,反而加恩卫氏族长一品柱国,授光禄大夫,并特许其世袭罔替,虽无实职,仅是文勋散阶,但也属无尚荣耀。
卫氏就此以耕读诗书传家,安守清闲,族人无一入仕,也没有开馆授学,不与权贵来往,甚是神秘。
听虞沨细说这段,旖景心里默默,如此,何故卫氏会出了个楚王妃?
“当年先帝曾巡幸青州,父王随驾,便是在那时结识了母妃,两人……一见倾心,后祖父使媒去卫家求娶,却遭婉拒,还是先帝出面,外祖父无奈之下才答应了这门姻缘,但与王府素无来往,便是书信都没有通过,母妃逝世,两个舅舅也曾来了京都吊唁,我那时还小,对他们映象不深,而从那之后,再没有母族音讯,便是去信,收到回信这还是首回。”虞沨说道。
又说去信的原因:“官制改革在即,因金逆一案,勋贵们的气焰多少受到了压制,眼下皆以岳父为靠,有岳父压着,勋贵应不会作乱,秦相老谋深算,也不会违逆圣意,可他也不会当真压制世家,圣上一旦将改制于朝会提出,有的‘忠正之臣’只怕要摁捺不住,必引争论,卫氏一门眼下虽无权势,这簪缨世家的声威犹存,若是劝服外祖父允舅舅出仕,于圣上必有辅助。”
结果,当然不尽如人意。
“连我们的婚仪都不来参加,来信一封,也只是附上祝词,对于出仕一事,更是只字不提。”虞沨微微摇头。
“有的事不能勉强。”对于卫氏的固执,旖景也觉得无可奈何,虞沨好歹是亲外孙,却诸多疏远,甚至比外人还要冷漠。
虞沨看着窗外碧影扶疏,有短时的沉默。
——
两日之后,虞阁部“婚假”期满,卯初起身,原本不想打扰枕畔人的美梦,哪知手臂才从肩上撤开,旖景便醒了,一个鱼跃起来,就要准备侍候梳洗更衣。
“有丫鬟们呢,你不用起来,还能睡个把时辰。”虞沨忙劝。
“今日阁部婚后首次入朝,我怎么也得送上一程。”
这一送,很容易便送去了角门处。
天光微亮,檐前风灯勾勒出朦胧的光晕,门外车马已经备好,灰渡为首的侍卫们目不斜视地盯着对门国公府的青墙,坚决背对自家门内两个主子“依依惜别”。
衣襟整了又整,簪冠扶了又扶,妇人坚持要目送,男子却不舍转身。
两声咳嗽。
夫妻讶然侧面,才见楚王在数步之外,面色微沉,眼睛里却甚是柔和。
旖景忍下了吐舌的不雅之举,恭谨上前见礼。
“媳妇莫不顺道去宫里问个安?”楚王一本正经地建议。
旖景:……
虞沨握拳轻笑:“未尝不可。”
旖景一声不吭,往关睢苑行去,十余步外,才敢捧脸。
回到屋子里,用完早膳,这才让人唤了冬雨来询问:“早两日吩咐你的事儿如何了?”
冬雨首回踏入正房,却不敢四顾打量,乖巧应答:“奴婢已经按世子妃嘱咐,将银子转交给了二娘,二娘也按世子妃示意,遣人送了给张嬷嬷,让她安心养伤,等大好了再进来侍候,并打听了一回张嬷嬷的底细。”紧跟着便将张嬷嬷与单氏的关系说了出来。
原来,旖景“打人”次日,就交待冬雨提醒安然“示好”又让她四处打听张嬷嬷的底细,于是冬雨正大光明去了一趟落英院,拿着旖景给的“资银”大肆笼络仆妇,当然,去小谢氏居住的梨香院更成了顺理成章。
这是冬雨首回正式谒见小谢氏。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