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削藩大略—第四节 不满(1/2)
官场上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按资排辈。虽然会有一些个例,年纪轻轻就能一步登天,但这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都还得规规矩矩地排队,一步一步来。但请相信,每逢遇到随便插队家伙,会让很多人对他嗤之以鼻,当然也有“艳羡”的成份在里面。
晁错无疑是随便插队的那个人群里边的数,也自然不会招人待见。
要说“内史”这个职务也算不上多么牛气,三公九卿的级别要比它高得多。可纵然如此,还是有很多人表现出了不满。其中最为不满的人非丞相申屠嘉莫属。
这让人有些莫名其妙,一个丞相去和内史较真,似乎有**份。然而,申屠嘉的不满是有理由的。
理由一:晁错的人际关系很差。
晁错极其孤傲,说话很难听,蛮不讲理,甚至得寸进尺,不给对方任何喘气的机会。
早在太子府时,朝廷里就有很多人看他不顺眼。过往,晁错的主要精力用在太子府,和群臣搞的摩擦的机会很少,因此也没闹出什么过火的事情。可现在不同了,他摇身一变成了当今炙手可热的人物。接触的机会多了,得罪的人也相应多了,对他不满的人也就多了。
理由二:晁错很早就提出了一个大家都反对的建议——削藩,并且现在常在刘启耳边吹风。
实际上,“削藩”这个建议,晁错早在刘恒时期就提了出来。夸张的是,这位仁兄很执着,一连上了几十次书,把削藩的好处分析的头头是道。可刘恒只是微微一笑,把他辛辛苦苦写的文言文放在了一边,做为消磨时光的日常读物,闲来无事时翻看翻看。
在当时,他的这个建议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有朝廷大员,也有地方诸侯。虽然大家的出发点不尽相同,但结果都一样——反对。
事实上,这个建议刘恒在内心深处是支持的,但他很清楚此举背后隐藏着什么风险。对刘恒来说,他想去干这件事,但还没精力也没胆量去捅这个马蜂窝。
但晁错发了疯似的一封接一封的写信,让刘恒对其欣赏之余也颇为无奈。群臣可不这样想了。你晁错算个什么东西,一天到晚喊“削藩”,唯恐天下不乱。因此,大家对这个人很不感冒。
而晁错旁若无人地喊口号,从文帝朝喊到现在,丝毫没收敛的意思,因此大家对他很不满。
理由三:皇帝太过信任。
晁错一直以来都是刘启最为信任的人,所以他这个“内史”非同寻常。
刘启称帝后,无论是大政方针,还是廷狱量刑,所有事情都会征询晁错的建议。并且只要晁错拿出了方案,刘启通常会采纳。甚至三公九卿们拿提出的建议,还得经过晁错审定后皇帝才会认可,否则根本办不了。况且皇帝做出的决策,也只下给晁错,经晁错手才能转发到各部委。
久而久之一个严重的问题出现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