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初开盛世—第九节好一根搅屎棍(五(1/2)
有些事情,干了还不如不干,完全是出力不讨好。刘恒搞的这次和亲就可归到这一类。
从白登之围到吕雉驾崩,二十多年时间里,汉匈总态势是以“对话”为主,以“对抗”为辅,在试探、摩擦中相互融合。期间虽然有对抗,但双方都还比较节制。应该说,在这段时间,汉朝的边防线上相对比较安宁。
可自从刘恒继位,好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
先是老冒顿突然抽筋,打马南下,刺激一下刘恒,让这位兄弟差一点亲征。可毕竟年龄不饶人,冒顿搞了那一次自助游后,就再也没犯过劲,只蹦跶了几天就嗝了屁。
冒顿翘辫子,刘恒很高兴,恨不得大宴三天庆祝一番。可没想到,继任的稽粥更不像话,不光撕票,还在中行说的挑唆下频繁南下,让刘恒烦不胜烦。
更加过分的是,自从匈奴确立了‘敌休我袭,敌进我遁’的办事方针后,把打砸抢活动搞的如火如荼。
赶又赶不走、逮又逮不住,这让刘恒抓狂的挠墙。
就这样,刘恒一连挠了十年墙。
按理说,刘恒痛苦,那他的对手稽粥应该很快乐。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因为这位老兄也饱受煎熬。
这听起来很搞笑,然而却很真实。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情况,关键原因还在于中行说为匈奴人确立的宏伟目标——让汉朝消亡。
这个目标真是太宏大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行说也为匈奴人定下了具体办事方针——杀人放火、掠地抢财、扩充实力。
这个办法乍听起来很有效,但经过几千年实践证明,它很扯淡。从古至今,有很多人采取这种办法,包括曾经的日本人,但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没有真正成功的。也许有个别人短时间内取得了一些成绩,可从长远来看,其付出的代价也是无可估量的。比如后世的蒙古人、满人,当初高高兴兴地跑来,耀武扬威地混了几十年,最终还是被赶了回去,更夸张的是连自己都差点成为汉人的一部分。谁胜谁败,真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讲明白的。
稽粥这十年来,为了自己的宏伟目标没少下功夫,把抢劫工作干的如火如荼。
可抢着抢着他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打家劫舍干了十几年,生活水平虽然提升了不少,但汉朝依然很强大。年龄不饶人,照这个局面发展下去,熬到去公园遛弯、逗鸟的年龄,也难见汉朝消亡的一天。
最终,稽粥愤怒了。
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愤怒的稽粥和同样愤怒的中行说对了一下脑子,决定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史料记载: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
这是继白登之围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南征。说它汉匈之间的一次决战,一点也不算过分。
而此时的汉朝却一无所知。
十年来,匈奴人经常流窜作案,频率很高,但破坏力有限。习惯经验害死人,汉军就在这上边栽了个大跟头。
北地郡尉孙卬感触颇深。开始发现敌军动静时,孙卬认为老邻居又缺少生活必需品了。每年都要来来回回跑好几趟,早都见怪不怪了。
当匈奴人漫天遍野扑了过来时,孙卬才发觉形势不对。然而为时已晚,他还没来得及调集大军,就被包了饺子,根本没组织起像样的抵抗,就被砍掉了脑袋。
北地失守的消息传到长安,刘恒震惊,他做梦也没想到,稽粥会突然来这一手。北地失守,门户大开,若稽粥长驱而入直奔长安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但震惊之余,他还多少有点激动。十年来,匈奴人频繁南下,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种游击战让刘恒烦不胜烦。虽然动几次心思要和匈奴决战,可匈奴人到底在哪都没弄清楚。可不成想,稽粥竟然亲自跑了过来。来了好,免得去找你,麻烦。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