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名义(1/1)
王芳梅嫁给叶秋山,就是嫁给了农村,这一抉择成就了她唯一的偶然。与叶秋山一起在月牙湾这个地方已经整整生活了二十个年头,在这二十年里面,一切的生活平淡似水,没有风浪,什么事没有与他俩无关;没有悲欢离合,什么事都相安无事的活着下去,日作夜息,男耕女织。二十年过去了,什么事情都已经沉淀或浮出水面,想知道的和想明白的事都统统得到了答案和解析,如果二十年都看不透猜不明的人生哲理,那么就会枉费此生和做人的根本道理。
农村有农村的生活方式,自己有自己的独特生活形式,农村人不会搬照城市人的生活水准来衡量和改造自己的生活水平,各自都有各自的习俗和生存空间,虽然物质方面贫穷如苦,清壁坚野,但也有他的生存之道,成长之路。早餐,一碗麦粥加两条蕃薯,午餐,一碗白饭加两只西红柿,晚餐,猪油渣炒青芹加鸡蛋汤送饭。由于农村的基本状况与人文素质教育比较落后,贫穷和贫困的生活状况相对来说都是低致水平,人口超生和地方方言普遍存在,低智商与语言表达能力不够清晰,出生率和先天性缺陷居全国首位,外界接触够少甚至几乎隔绝来往,语言和行动缓慢深感力不从心,脱离日常轨迹和没有时间观念,唯一通向外面的世界就只有村前的那条羊肠小道。
村前小路十八弯,一山还有一山高。月牙湾村坐落在深山老林里,旧时称石牙头村,为了安个好村名,村民们就起了如今这个村名,村子住着十几户人家,其中一户人家就是叶秋山的家庭。这些年由于改革开放带来了更多村民们的收入,一些有能力家庭的成员外出打工时把工资源源不断寄回这个村庄,一些住户也已经陆陆续续搬到县城里居住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无力耕生的村民只好还千年不变的留守在这个村庄里,仍然过着贫困的生活和原始作息方式,他们由于自身经济条件差而又赶不上时代潮流节奏的发展,唯有一直面朝黄土背朝天,任劳任怨的在村里耕耘着,叶秋山和王芳梅一家就是这样的家庭背景,没有经济来源收入,三个孩子两个老人加上他俩组成了一个贫穷家庭。王芳梅经历了变挂沧桑,日晒雨淋后,满脸的皱纹和肌肤上都长满了刺青和痘疤,有的甚至生出了肉粒,看上去比一般人显得十分苍老和疲惫不堪的样子,老年斑,妊娠斑和马雀斑在太阳耀斑的映照下更显黄脸婆特有的农村妇女形象,头发斑白稀稀,双手指甲粘满淤泥污迹,血丝的筋丝条条凸显出来,粗糙而又有力,在别人眼里看上去像是一个没有见过世面并经历磨难的文盲老太婆,谁又会想到她曾经是某公司的一名厂花,只因与另一位姐妹争夺公司最高决策权而输给了对方,从此以后一厥不振,黯然辞职离去。
叶秋山更是老态龙钟,脸黄肌瘦,这些年来他一人一直肩负起这个家庭的一切重担,大小事务由他操劳勤作,七口之家的衣食住行全由他一人负责担当,还是没能得到解决温饱问题,基本上仍然饱一顿饿一顿的。他家的孩子一出生就没鞋穿,自制的草鞋和木屐成了他们脚下的必备用品,衣服都是乡里乡亲赠送的旧衣物,衣不蔽体,孩子们读书更是个个差劲,头脑简单四肢发达,鸡蛋那么大一个字都不认识一两个,十几岁才送他们上学校读书念字,在学校经常噪闹和逃学,上课时到外面捉坑鱼,读了几期觉得无意思,就干脆不读了,回家跟爷爷奶奶放牛养鸡,做农活家务,清闲自在地过生活,大儿子是这样子,二儿子也跟着哥哥一样,第三个就干脆不把小女孩送去学校了,免得浪费钱财,村民们都怀疑他家的祖坟风水宝地是不是出了问题。
王芳梅不会因为孩子的智商低能而苦恼,而是告诉孩子们,外面的世界并不适合他们生存的空间,坚守土地才是最合适的,外面眼花撩乱的世界不应有孩子们的身影存在,精彩得可能让他们忘了往返农村再过平静的生活,而安心独处在这个村庄里自陶自乐反而会更好,这样才感受到内心深处那颗心会觉得更安逸一些,古代人都是这样子走过来的,牛郎织女也是这样生活的。在自给自足的农村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并不意味着悲哀和惋惜,反而更加开心快乐,忘不掉世上红尘所带来的创伤才是刻骨铭心的痛,一辈子也忘不了。
叶秋山也尽量希望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里不问世事秋雨,只要低头劳作耕田耙地,子承父业,才是人生大道理大哲理,只要肯努力肯出力锄耕播种,一日三餐是会有的,无忧无虑,无欲无求才是人生真正的拥有,只要有能力守住这些田地山林,饲养一些鸡猫猪狗,温饱问题是可以基本解决的,总会比在老板面前看老板及主管脸色行事做人强一百倍,也不要像其他人那样到外面闯荡江湖而沦落异乡,饿死街头。
叶秋山家里的那对老寿星更是深邃卓见,一针见血的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代:人生活着就是为了使命召唤的恩赐,现代社会上的人很少因为生命终老而逝世的,而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因病而死或者因祸而亡,原因是人性贪婪的心经不起时间的长短和诱惑,他们只因希望眼前的利益拥有,只争潮夕,从不渴求长久安康的心态慢慢活到老,像乌龟一样能忍着活百年命。我俩老人都是过来人,什么风花雪月,大风大浪的事情未见过?呃!平平淡淡才是真,扎扎实实才是好,人的脑海里的知识长得越多就越繁乱,不问世事和与世无争才是福。作为一名农民的儿子,就要学会运用农业工具,农民工要为自己的农民事业出谋献策,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和心理状态,土地和耕种才是我们农民最需要付出的汗水的代价,不能把有限力量和信心投入到无限城市的工业上而荒废了自己作为一个农民人的责任,把全身心农业产业化概念投入到无限的土地上,切切实实为自己的农民兄弟姐妹多做些贡献。知识不是我们所需要研究的课程,工业技术也不是我们所需要掌握的资本,它不像米饭,既不能吃也不会发芽,而我们眼前的利益就是要先填饱肚子再说,产品不是我们所奢望得到的东西,享受也不是我们所忍受的懒惰找借口。现在的年轻人对自己出生是农民家庭会遮口掩埋,反应冷淡,在别人面前说什么自己已经不是农村人,还议论最讨厌的人是农民,把自己的伪善和行为伎俩都被掩盖在自己的谎言之下,而身为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却不懂得运用农业工具,这才是做为一个农民人的最大悲哀,退化了农耕技巧的思想和文化,把泥土当作心中最憎恨的污东西,宁愿相信机器也不相信牛马,只求一心幻想着怎样挤进县城做一名合格的城巿人,同时享受城市给大家带来快捷与便利。唉!我们老一辈都老去了,总是期望年轻人能接力大自然赋予我们秉承的土地,一生为农民事业着想,贡献自己的有生力量来报效祖国。以前认为农民越多就越有价值,土地上就能看到他们挥洒汗水,卖力掘地的身影,山岗野岭上的牛马羊猴成群结队,田园风光一派乐也融融,遂不知如今的农村人越来越少,土地耕作面积也就越稀少,工业霸占了,垃圾污染了,人居住宅项目规划用地被规划了,最终的结局还是农民人用自己的双手把自己的土地毁在建筑工地上而无动于衷,视而不见。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