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5章 ,相对公平的科举制度(1/2)
第2015章 ,相对公平的科举制度
明朝成熟的科举考试制度之所以能够运行下去,这跟科举考试之后官员们的选拔、提拔是密不可分的。
因为考的好就可以升迁快,更有前途,再加上科举考试相对来说是比公平公正,讲究才学的,大家也都认可和服气。
这个制度也就能够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大家也都一直在默默的遵守着这个规则。
纵然是刘晋也不能违背这个制度和规矩,并且这个制度也有其合理性,也相对更加的公正、公平。
明朝的科举制度之下,你要是考不上进化的,纵然是内阁大臣的儿子也一样难出头,像刘健的儿子孙子考不上科举,始终都无法出头。
而类似于这样的事情非常普遍,朝中很大大臣的儿子一直考到四五十岁都考不上进士,他们父母纵然是有再大的能量,也一样没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平步青云。
只有考上了进士了,有了这样的一个出身了,你才能够有平步青云的机会和可能,即便是寒门子弟,像刘晋这种,也一样可以飞黄腾达。
这一点是明朝的科举考试的特点,唯科举考试为标准!
一切都看你科举考试的情况,考不上进士,伱就注定了无法出头,进不了翰林,你就跟大官无缘。
而科举考试制度又非常的严格,很少有舞弊鬻题的事情出现,一旦出现也是会给予最严厉的惩处,无论查到谁都会严惩。
这样的制度之下,你敢说读书无用?
你即便是家财万贯在读书人的面前也是要低人一等,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富家翁拼了命的想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那些穷秀才了。
像谢迁、杨廷和、张居正这些人,还是年轻的时候就很有才华,名震一方,早早的就有当地有名有姓的士绅给看上了,争先将自己的女儿许配过去,都又不少的故事流传下来。
还有刘晋,虽然是寒门出身,但是读书人又有才华,考上状元了,都可以同时娶定国公和礼部侍郎的孙女。
从这些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的出来,在明朝,读书人的身份和地位绝对非常高的,全社会都认可。
整个科举制度相对公平公正,给寒门子弟以出人头地的机会。
刘晋因为是穿越者,早早地就进行过深入的对比和分析,也觉得古代的科举制度相对是公平、公正的,给寒门子弟留下了机会和出头的可能。
尤其是现在的大明朝,大家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更高了,尽管有免费的新学学校可以读,但也有大量的普通百姓将自己的孩子送去读书院和私塾,为的就是其将来可以考科举。
这也是大明科举考试压力越来越大的重要原因。
因为传统读书人比起以前来也多了很多倍,竞争压力自然就更大了。
以前的时候,能够读书的自然都是家庭条件极为不错的富裕家庭,普通人根本就不足以支撑自己的孩子去读书。
因为读书的费实在是太贵了,束脩、笔墨纸砚、长期脱离生产,赶考、交友等等,这些都是钱的,而且都是大把、大把的银子。
靠着这样的方式,高高的竖立起高墙大院,将普通子弟隔绝在外,只有有条件的家庭才能够读得起书。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