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退守陕州(1/2)
史思明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河阳,这座横跨黄河的战略要地在相持一年半后,终于落入燕军之手。同时,郝廷玉闻讯后,也放弃怀州后撤。李光弼收集残军,按照事先的计划退保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
邙山之战与潼关之战的经过颇为相似。首先,统军大将都主张坚守待变,伺机而动,但皇帝都受到了旁人的怂恿,强行命令守军出击;其次,在具体的出战过程当中,都有大将轻敌冒进,中伏败退,而且,后军都是被败退的前军冲散的,当然,潼关之战中,李承光的步兵没有挡住同罗骑兵的冲击是最大的失利因素。由此可见,历史有时候还是惊人的相似。
河阳丢失以后,黄河两岸全部为叛军所有。史思明的后顾之忧被彻底解除,通往长安的大路已经敞开了。叛军的声势再一次兴盛起来,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史思明曾经面对李光弼屡战屡败,这次邙山大胜,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这样的战果,足以一扫前耻了。简单的庆贺后,将全军一分为三,以长子史朝义为先锋进攻陕州,史思明自将中军随后跟进,周贽和许叔冀领后军屯扎于福昌。一时间,叛军的气焰复又炽盛起来,颇有当年安禄山迅猛西进,长驱直捣长安的气势。
对于进袭陕州,史思明充满了信心,因为,连李光弼这样的人物都败在了他的手上。试问,放眼整个大唐,还有谁能阻挡他前进的步伐呢?
大唐面临着自潼关战败以来最大的危机……
兵败之初,江一尘对鱼朝恩和卫伯玉说道:“太尉现今放弃河阳,撤往闻喜,我军不必跟随,可退守陕州,屏护潼关,力保长安不失。”鱼朝恩道:“上次哥舒翰失去潼关,导致长安被贼军占领,这次决不能重蹈覆辙了,否则何以面对陛下?”卫伯玉道:“陕州虽然是个小地方,驻军防御,迟滞敌军还是不错的,可以为潼关的守卫争取时间。”三位主将意见一致,官军按部就班退入陕州,抓紧修筑城防,准备迎战燕军。
几天后,胡婉心和江一帆来到陕州,江一尘惊喜交加,道:“婉心,一帆,你们怎么来了?”胡婉心道:“听闻史朝义即将来袭陕州,我放心不下,和太尉商议后,马不停蹄的赶到了这里。”江一帆也道:“闻喜暂时没事,我就跟着婉心姐过来了。”江一尘大喜,道:“你俩及时赶到,实在是太好了。”当下向卫伯玉引见两人。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