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是秦二世 > 第二十六章 一念之间

第二十六章 一念之间(1/2)

目录
好书推荐: 北宋悠闲生活 野望之三河梦幻 乞活天下 强明 武唐第一风流纨绔 抗日之幸存者 万里河山别样红 乱世小民 核武皇帝 明朝第一国师

视线尽头,无数身穿澄亮黑甲的秦军骑兵不再狂奔,而是默契的放慢了马步缓缓朝着项羽这数百残兵所在的河岸边逼近而来。

一杆巨大的腾龙大旗高高飘扬在正东方骑兵阵中。

对那杆大旗,那些马背上有着类似座椅般奇怪物事的秦人骑兵,项羽以及残留的数百江东骑兵都不陌生。之所以落到如今这般天地,可以说都是拜这些骑兵所赐。

一万江东铁骑面对同样数量的一万大秦材士营精锐骑兵虽然略处下风,但是江东铁骑却同样是丝毫没有畏惧,一天一夜的追逐,虽然江东铁骑的伤亡要超过材士营骑兵,但是材士营同样损失颇多。

毕竟,双方的铠甲和兵械都基本上差不多。而士卒本身的素质,虽然项羽的江东铁骑要差上那么一点,但是也仅仅是那么一点而已。

今天的材士营依然是大秦最为精锐和勇猛的军队,毕竟这个时候还不是赵高彻底一手遮天的时候,材士营作为大秦军队中将校的历练之地,作战意志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说,张良临阵脱离是项羽噩梦的开始的话,那么数万的青龙军轻骑兵赶到战场并追上项羽仅剩的数千江东铁骑时,才是项羽噩梦的到来。

也许在士气上材士营骑兵跟青龙军骑兵是不分上下的,但是在训练和装备上,双方的差距可以说是天地之别。装备了马鞍、马镫以及马蹄铁的青龙军轻骑,则至少要领先项羽的江东铁骑百余年之久。

在被青龙军轻骑追上之后,剩余的近五千材士营骑兵在胡亥的命令下已经回到后方大营休整,赶上来的青龙军成为追击项羽这股残兵的主力。

最开始追上项羽的只不过是青龙军的先锋,不过仅仅是这不到一万人的先锋,仅仅只是追上项羽的尾巴就让项羽好不容易突围而出的四千江东骑兵整整少了一千余人。

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越来越多的青龙军骑兵如同嗅到血腥味的狼群般围着项羽这股疯狂逃窜的江东骑兵,展开了没日没夜的追杀。

项羽确实将这股无论人数还是兵械装备、士气亦或是骑兵的骑术都要超过江东骑兵的秦人骑兵,看做是一群狼。一群正在捕猎的狼。

因为这后面赶上来的秦人骑兵并不同先前那股阻拦的骑兵一般,经常会追上江东骑兵硬碰硬的厮杀上一场。他们根本不同江东骑兵硬碰硬,只是让江东骑兵保持不消失在他们视线里。然后择机而动。

两天时间里,每当有江东骑兵支撑不住落后,马上就会有游弋在周围的秦军骑兵扑上来瞬间就将落后的江东骑兵撕的粉碎。

项羽不是没有想过反抗一下杀杀这些秦人骑兵的锐气,让秦人骑兵胆寒。一天前项羽领着江东骑兵选择了一股秦军骑兵发起了逆袭。两千余江东骑兵对战同样差不多人数甚至还要少过江东骑兵的秦军骑兵,结果却是让所有江东骑兵为之胆寒。

除了两军相撞时双方互有些损伤外,两军接阵之后的厮杀却完全是一面倒,江东骑兵面对挥舞着闪烁着耀眼寒芒怪异兵器的秦军骑兵,纷纷如下饺子般被斩落马下。

如果不是项羽、英布、龙且三人战力超群亡命搏杀再加之这股秦军中并没有武艺非常高强的将领在,怕是一天前项羽这股骑兵就已经全军覆没。

不过即便如此,一战之后,原本还有两千余人的江东骑兵,直接锐减至不到千人。到如今,依然跟随在项羽身边的江东子弟兵却是不到三百人。

看看缓缓逼近而来的密密麻麻秦军骑兵,又看看自己身周已经几乎连站都站不稳的剩余两百余江东骑兵,再看看波涛粼粼不到二十丈宽却空无一船的淮河,项羽嘴巴张了几张却最终发现什么都无法说出口。

渡河无船,泅水而渡的话在这个天气等若自杀,更何况如今仅剩的数百残军包括项羽、英布、龙且三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一两道伤痕存在。这样的伤痕虽然在陆上不致命,但是在如此冷的天气下进入水中却俨然成了索命的锁链。

进入枯水期、宽不到二十丈的淮河,此刻对项羽这数百残兵而言已经是天堑般的存在。

掉头反攻?更是送死。秦军骑兵手中的无论射程还是威力都要远远超过江东铁骑手中秦弩的强弩,这两天来已经让江东铁骑包括项羽品尝过无数次。以如今这仅剩数百人的江东骑兵,面对秦军骑兵的强弩根本没有丝毫抵抗的余地。

泅水而渡,仅仅不到二十丈宽的淮河同样逃脱不了秦军强弩漫天的箭雨。

低沉的战鼓声陡然自青龙军骑兵战阵中响起。

随着鼓点,在项羽等人绝望的目光中,密密麻麻的青龙军骑兵最终在距离项羽站立之处三百步距离的地方停止了逼近。

这个距离,还没有进入青龙军装备的新式手弩的射程之内,不过三百步的距离对装备了骑兵三神器的青龙军骑兵而言,也就是一个冲锋而已。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大明:从书童到最强锦衣卫 扶摇少年:李商隐的奇遇 回涯 成为前任死敌的心魔后 生子系统哭着求我放过男主 亮剑:我能复制一切 特种兵:开局融合死射天赋 亮剑:火力为王 穿越北宋:捡个公主当老婆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