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

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2/2)

目录
好书推荐: 最才子 二十世纪新帝国 怒海归航 明末风暴 傲气凛然 超级中华帝国 正德五十年 宋时行 吕氏天下 逐鹿

见到赵祯,恭身施礼,然后又拉着赵祯的手道:“陛下,喊我有何事啊?”

赵祯就软了,毕竟自小就将赵宗实与高滔滔养在身边,他又重感情,看着这两个孩子一天天长大,多少有些感情的,问:“为什么你想让顼儿去郓州?”

“陛下,你看看你的衣服,你的床铺,为何如此简陋?”

“朕想为天下做一个表率。”

“就是啊,陛下想做一个好皇帝,想天下苍生有幸,但想做好皇帝,必须得用好良臣。”

赵祯闷哼一声,就是用臣也轮不到你们。

“可是陛下,为什么有良臣你不用?”

“他在治河。”

“陛下,郑相公在治河,也可以进入中书,难道真的进入中书就不能主管治河吗?陛下,让孩儿猜一猜,难道郑相公犯了什么错误?”

“你说什么?”赵祯有些惊诧地看着高滔滔。

“陛下,一切要以国事为重。将功补过,就算郑相公犯了什么错误的事,以他的功劳也足以弥补。”高滔滔轻描淡写地说道。

实际她一颗心悬了起来,这是豪赌,赌郑朗在赵祯心中的地位。

赵祯终于不作声。

高滔滔又逼了一句:“陛下,无论以后发生什么,此臣必得为相,否则就是暴殄天物也。”

不管你以后有没有儿子,或者换成我丈夫为皇储,郑朗必得用好,不但用好,我还要重用,无论他犯了什么错误,只要不是谋反大罪。我让儿子一道去,就是表态的。

一朝君主一朝臣,以后他还能继续为宋朝效劳。不是为皇位,而是为了这个天下,赵宋的万年基业!

曹皇后是听不出他们有什么话锋的,吓得变脸变色,喝道:“滔滔,你怎么与皇上说话的。”

赵祯态度却更加舒缓,道:“奴奴也未必去郓州,若去,让顼儿一道陪她去吧。”

高滔滔高兴地摇着赵祯的手,道:“陛下,你的心胸怀就象大海一样宽广。”

曹皇后莫明其妙,为什么侄女顶了几句,反而让丈夫愤怒下去了?说了一会儿话,高滔滔离开。走出来,秋天已经到来,一阵秋风吹来,她后背冷汗涔涔,不由地打了一个哆嗦。

但还不代表着什么。

想要成功,还得要大臣努力。

外面制科考试开始,而且是最严格的贤良方正科。出自汉文帝,被举荐者对政治得失应直言极谏,表面优秀者,则授以官职。汉武帝复诏举贤良,或贤良文学,最有名的就是董仲舒。

唐宋沿用,主要是选一些文学之士或者直言极谏者,为国家补助民间遗漏的人才或者才学之士,或者勇谏之士。

但宋朝越来越重视,非得官员中的青年才俊,还是那种特别的才俊,或者名闻举世的大儒,否则没有参加资格。另外还要有公卿诸候王或者郡守以上的高官举荐,经朝廷批准后,才送到朝廷。

汉代虽次数少,然一试能达到几百人,宋朝虽次数多,往往只有一二人,二三人而已。而中者更少,赵祯朝仅是富弼,张方平,钱明逸,吴奎,夏噩,陈舜俞,钱藻,大小苏外加一个王介,总共九人。

但还是有人有资格的,例如王安石,欧阳修做过担保,郑朗担保的人更多,可两人不屑。

其试者不但有才学,举止必须能当得起贤良二字,得人必须做到孝廉。仅这一关,就会无数人刷了下去。然后到朝堂,要亲自面对皇上与各大佬,亲自一策,或者二策,或者三策。

比如象苏洵,对韵律不精,就可以来试一试贤良方正,但名声又少了资格,资历更不足,没人保举他。

此次入选的人不少,总共三个人,大小苏,外加一个王介。

能入选并中试的人,在宋朝都会留下辉煌的印记,包括王介,起初他与王安是挚友,后来因政见不同,发生争岐,一度让王安石感到很不安,胡乱的打压。宋神宗三诏王安石,王安石不就,王介又写了一句“草庐三顾动幽蛰,蕙帐一空生晓寒”,讥讽王安石的惺惺作伪。然后让王安石弄到湖州去,王安石看到他下去,心情大好,刻意写了一首诗相送:东吴太守美如何,柳恽诗才未足多。遥想郡人迎下马,白苹洲渚正沧波。

王介气得无语,才气好,当场一口和了十首诗,其中一首是吴兴太守美如何,太守从来恶祝鮀。生若不为上柱国,死时犹合作阎罗。

王安石听后大笑,道“阎罗见缺,请速赴任。”

其人有四子,外加弟弟与弟弟的儿子,皆登进士,被称为一门九进士,历朝笏满床。

韩琦进谏,让司马光审三人科策。

司马光感到很是古怪,想了想,居然也答应了。举贤不避亲仇,若是刻意回避,反而显得真的有同门之嫌。难道这是韩琦给自己出的又一道难题?

三人将策子交上来,司马光一一观看,看到苏辙策子最为切直,说:“自西方解兵,陛下弃置忧惧之心二十年矣。”

虽过了一点,可这几年来皇上是每况愈下,郑朗也再三提到此事。

又说,陛下无谓好色於内,不害外事也。

更得司马光欣赏,郑朗用乾坤平衡来隐喻,可没有直接讲出来,更无其他大臣进谏,说皇上,你不能这样玩,十阁虽好,可身体要紧哪。

又说,宫中赐予无艺,所欲则给,大臣不敢谏,司会(三司)不敢争。国家内有养士、养兵之费,外有北狄、西戎之奉,海内穷困,陛下又自为一阱,以耗其遗余。

又是皇上的晚年时弊,自己日子是过得朴素,可对大臣赏赐过滥了。平时几人也说的,但公开写在策子上又是另外一回事。

不避亲仇,直接判了第三等。

不要说赵祯朝,整个宋朝举良方正,或者其他制科考试,皆没有第三等这回事,只有第四等与第五等。上面还有呢,第一第二等,可谁敢想啊。

这一判引起了争吵。

范镇怀疑,认为第三等过了,要降等。

蔡襄支持,说我是三司使,有司会之名,可我做得不好,苏辙怦击朝政,也怦击三司不力,我当之有愧。

胡宿却认为策不对题,又引了唐穆宗与唐恭宗,比喻盛世,过了。力请黜之。不仅是降等,是通不过制科考。

司马光却说三人当中,独苏辙最有爱君忧国之心,不可不收。诸宰执也以为当黜,不是一入举贤方正,就得录中的,黜者多,入者少。

黜苏辙也很正常。

赵祯道:“求直言而以直弃之,天下如何说朕?”

乃收入第四等。

王安石看了策子,虽是小师弟,可不喜苏辙夸大其词,郑朗不是这样教导的,小师弟也不行,特别不能将自己比之谷永(汉成帝时名臣,汉成帝荒yin,唯谷成敢于进谏),专攻人主以求直名,不肯执写诏书。

韩琦笑道:“彼策说宰相不足用,欲得娄师德与郝处俊(唐朝名相,性温和,不喜多事)而用之,尚且以谷永疑之乎?”

不过满朝君臣皆感到好笑。

不是笑韩琦,宋朝大嘴巴不要太多。而是笑这一门三师兄弟。赵祯于是改副考官沈遘重新审策,先将苏辙处理好,降为四等次,王介不动,仍为四等,又看到苏东坡的策子,觉得文词优美,千古难及,心动了,推为第三等。

大家一起苦笑,敢情还是在这弟兄俩身上啊。

不能再争了,再争下去,那就是不给郓州那个主的面子,于是默认。

谏官杨畋说道:“苏辙,臣所荐也,陛下郝其狂直而收之,此盛德事,乞宣付史馆。”

赵祯悦,从之。

司马光还是不服气,苏辙说得多好啊,为什么要降等。于是上书:臣等窃见今岁以来,灾异屡臻,日食地震,江、淮腾溢,风雨害稼,民多菜色,此正陛下侧身克己之时。而道路流言,陛下近日宫中燕饮,微有过差,赏赉之费,动以万计,耗散府库,调敛细民。况酒之为物,伤性败德,禹、汤所禁,周公所戒,殆非所以承天忧民、辅养圣躬之道也。陛下恭俭之德,彰信兆民,议者皆以为後宫奢纵,务相夸尚,左右近臣,利於赏赉,陛下重违其请,屈意从之。……伏望陛下当此之际,悉罢燕饮,安神养气,後宫妃嫔进见有时,左右小臣赏赉有节,及厚味腊毒之物无益奉养者,皆不宜数御以伤太和,乃可以解皇天谴告之威,慰元元穷困之望,保受命无疆之休矣。

回到朝堂,屡屡听到盛世二字,当真是盛世?

自己在河工看到许多民夫的生活,有的连咸菜都舍不得多吃,虽辰光是变好了,离盛世还早着呢。

看到老师当初做得对啊,不但要带,还要经常将皇上带到贫民窟看一看,不然皇上不会触目心惊。赵祯纳之,精力不行了,晚年的赵祯有些象宋真宗那时。

就在此时,韩琦找到他,淡淡说了一句:“君实,你那篇札子写得好,皇上春秋渐高,我担心哪。”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目录
新书推荐: 商场通古代,我灾荒年救王府满门 嫁给前任他哥 狗勾能有什么坏心思[穿书] 夫君他天下第一甜 新晋 我的亲妈是慈禧 武成年后 功高震主要杀我,我走了你后悔啥 娇弱贵妃精神稳定 三国:被刘备赶走,我截胡孙尚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