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骁将 > 第三卷 生死几丈夫 一百七十九章 益州豪强

第三卷 生死几丈夫 一百七十九章 益州豪强(1/2)

目录
好书推荐: 大明官途 血色辛亥 大唐酒徒 瓷王 节度天下 重生之抗日英雄 三国之云台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甲申天变 极品姑爷

“黄权,法正,诸葛亮”,刘宪凝视着手中的书信,久久才放下。“太快了,发迹的太快了。”

从新野到荆州,再从荆州到益州,三年间刘备集团跨前了两大步。在这进展神速而背后,代表的便是根基不稳。

嫡系老班底,大猫小猫三两只,赤壁战后仅依靠这些人根本就无力统治如此多的地盘,所以刘备集团进行了第一次大举扩张。而诸多新人(荆州本地人和南下的中原士子)的加入,也造就了目下以诸葛亮、庞统为首的文政系实力最为雄厚的荆州派。(徐庶早于诸葛亮,又不是北方人,算不上真正的荆州派。可他又与荆州关联深厚,自然就成了沟通荆州派与关羽的最佳人选。)

从荆州到益州,又是一口吃成了胖子。大批投效的蜀地官吏和地方士族,自然而然的组成了两个刘焉父子统治时期就已经存在的派系——益州本土派和东州派。

可以说,刘备在占领益州之后,其统治集团内部除了起兵之初跟随他的心腹旧部外(元老派),主要存在的就是这三个派别,荆州集团,益州旧有的东州集团和益州集本地团。

荆州集团以诸葛亮为首,庞统副之,主要包括刘备在荆州时加入其集团的荆州人士,如马良、伊籍、马谡、廖立、巩志等;东州集团(换首领了)以法正、李严为首,主要班底是刘焉、刘璋父子在益州维持其统治的政治基础和军事保障;益州本土集团则由益州本地的地主构成,以张松、黄权为代表。

早在刘焉父子统治时期,东州集团与益州集团之间矛盾就已经激化。早在建安初年,南阳、三辅(雍州长安一带)百姓流入益州数万家,刘焉收以为兵,名曰东州兵。待到刘璋继位,其人性情宽柔,无威略,东州军民侵暴益州百姓旧民日盛,刘璋屡次下令皆不能禁。以至于政令多阙,益州颇怨。

其间的龌龊杂事,让刘宪都怀疑,这是不是张松背主的诱因之一。

而且益州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与中原地区、甚至荆州、江东地区相比,均相对落后;加之刘焉父子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在军政上多加扶助,如吴懿、李严、雷铜等都是中原人氏,使得益州集团(士族门阀为主)因自身因素无法与张任为首的本地军要(寒门出身)连为一体的同时,也让东州集团拉起了一股略微逊色于张任等人的武装力量,从而使得益州集团一直处于劣势地位。

刘备入益州之后,东州和益州集团在对待新政权的态度上不尽相同。东州集团中很多为荆州人士,如李严、董和、霍峻等,因此东州集团同荆州集团有一种地域性的内在联系,对荆州人士占多数的刘备集团采取积极合作的态度。益州本土力量由于其本身未形成统一的强势集团,故对刘备集团存在两种态度,一部分人意倾向于刘备,如张松,以取得更高的政治地位;而另外一部分人则对于刘备集团持有较强的对立情绪,前有王累,后又黄权等。

其益州本身的利益争纷使得本土派和东州派矛盾一直尖锐,尤其是西川初定,刘宪、关羽、张飞为首的元老派牢牢地把持着军中大权,诸葛亮、庞统等西来的荆州派又位居高位,主持中央,益州本土派和东州派只有靠着地利优势争夺地方。

三个层面中,唯有这个地方大权是一个馒头两个分,不起纷争才是怪事。,何况他们之前还有很深的矛盾。

全盘考虑了一片,刘宪感觉自己脑门子生疼,玩政治可远比打仗来的费脑子。

可即使这样,他也没得出一个像样的结论。法正该不该受罚?刘巴的提议该不该施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亮剑:我带李云龙打富裕仗 谍战:红鸾归巢 抗战:我有无限援助 抗战从淞沪开始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 桃花女将要退婚,被迫称帝她哭了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你跟本皇子提分手,取消婚约你哭啥? 亮剑:从晋西北打到上甘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