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四 再收弟子(1/2)
“济世安民,好名字!”,张恒亦不得不赞了一句。
看得出来,替这个少年取名的人,当初是抱着极大的希望的,否则,断然不会给他取这样的名字。
“大人赐,小子愧之!”,李世民微微弯腰,谦卑的说着,随即他看着张恒,道:“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小子谨而尊之!”
“士不可以不弘教……”,张恒笑了一声,问道:“少年,你想当那一种士?”
张恒这就是在考校他的学问了。
当年,子贡问孔子,何如斯可谓之士,。
孔子给出了三个〖答〗案。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是上士。
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这是中士。
言必信,行必果,这是下士。
引申开来就是上士治国,中士治乡,下士治己。
张恒就是想看看,这个少年的书究竟读的怎么样……
当然,好在,他读的是儒家的书籍,若是法家或者黄老家,张恒就没办法考校了。
“愿一遂志向!”李世民躬身作答,却没有任何遮掩的道:“若不能,则退而求次!”,他的回答,张恒并不意外。
事实上,辛辛苦苦读书为的是什么?
还不是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只是,这个问题对于他这样年纪的人来说,显然难度有些高,张恒没想到他的反应竟如此灵敏。
心中顿时生起了爱才之心。
当初,孔子听到南容三番五次的诵读《白圭》于是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南容。
张恒踌躇了一阵,心中百转千回。
终是下定了决心,问道:“少年,你可有老师?”
“学生家境贫寒,无裹身之衣,安敢忘名师教诲,只是叔父大人不以学生粗鄙”多番教诲,使学生不至于目不识丁!”李世民躬身回答着。
“善!”张恒大喜:“吾乃南陵张子迟,见汝勤奋,心甚爱之,汝可愿拜吾为师?”,这就是明目张胆的要收弟子了。
反正,张恒现在教一个也是教,两个也是教,不缺这点时间。
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就必须得有支持者。
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支持者比弟子更可靠的吗?
有子师徒若分,张恒接下来的计划就更有把握了。
张恒起意收这少年为弟子,一半是真爱其勤奋的读书态度,另外一半则是要拿他当质子了。
在这个时代,师徒名分一旦定下来,就没有更改的余地,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有了名分,张恒也就基本可以放心了。
当初,衡山王苒儿子刘孝为了活命”告发自己的父亲谋反,根据汉律规定,自首并且首先告发他人罪行者免罪。
这也算是,西汉版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了。
但刘孝忘记了,负责主持审查谋反案的是他家的世仇审卿。
于是,他悲剧了。
审卿首先判决”他告发自己的父亲,哥哥谋反,因此免除他的谋反罪,但是,他检举告发父亲”触犯了不孝大罪,按律腰斩!
有了这个判决先例之后,全天下的师长父祖就不必再担心被自己的亲族告发自己的阴事。
这就是著名的汉律刑罚中的亲亲相隐条款。
理论依据来自于《春秋》《论语》中记载的孔子跟人吹牛逼时可能无意说的话一个叫叶公的人,跟孔子炫耀,他们家乡有个儿子,发现父亲偷了羊”于是就检举了自己的父亲,说这是一个正直的人。孔子则说,在他的老家”正直的人不这样,父亲帮儿子隐瞒”儿子帮父亲隐瞒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全文,孔子都没说过,儿子检举父亲有罪这样的话。
但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历史就是一个任由人打扮的小姑娘。
历史都这样,更何况孔子的话?
为政者完全耳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断章取义,胡编乱造,曲解本意。
想着这些张恒就笑了,正如那些嘲笑他为,小人,的二货一般,只要多看一点的书的人,都会知道,他们所说,完全是放屁。
因为,在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禹稷躬耕,而有天下,,虽然不是孔子说的,但是却是孔子赞同的。
回过神来,张恒看着李世民,静静的等待着他的答复。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