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徐光启(二)(2/2)
用番薯对抗干旱,这个事,杨改革没想一百次,也想过八十次了。却没有什么具体的好办法。杨改革考虑过,这明朝末年,土地兼并相当的严重,地主阶级们,不会因为番薯产量高,能对抗干旱就会种番薯的,对他们来说,再干旱,再灾荒,他们不过少收一点粮食而已,绝不可能饿肚子,而这粮价,是节节高,种粮食,远比种番薯划得来。种番薯,那只可能是平民老百姓利用田间地头种一些,所以,规模,绝对不可能是大规模的,只会是小规模,所以,要靠番薯对抗天灾,思路是好的,但经济上却算不过来帐,却不怎么行得通。杨改革为这个事,伤透了脑筋,一直没有什么好办法。
徐光启听崇祯皇帝这样一说,坐在那里沉思起来,半天,才道:“启禀陛下,看来臣是想得太简单了,以为有了这对抗干旱的法宝,必定能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却没想到,这推广下去,也是难事啊!”
徐光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神情萎靡了不少,看来崇祯说的推广难问题,确实是个问题,徐光启自己也是统治阶级,也是地主,当然知道这粮食的价格,这北方,粮食的价格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比一年高,以前不过一两银子一石,现在,逐渐涨到了一两多,二两,好的米,甚至二两多才能买到。所以,你要别人放弃种价值高的传统粮食,改种番薯,除非番薯的亩产值比传统粮食更高,否则,这番薯就算是说上了天,也不可能大规模的栽种,对抗天灾,不过是句很好听的空话。
……
安国利民的抱负遭遇难产,长途的劳累让年迈的徐光启更加的疲劳,整个人几乎混混欲睡,杨改革看了,觉得心情沉重的很,心里不是滋味。
这位老人,为了自己,为了国家,为了即将滑向深渊的大明朝,操碎了心,想尽了办法,却依然不能像想象中的那样安邦济民,想必心中一定也痛苦异常,打击非常之大。
杨改革想了想,还是让这位值得尊敬的老人好好休息一下,刚来京城,还没来得及休息,就被自己叫进宫里商议事情,自己实在太不近人情了。小声的唤道:“大伴,扶徐师傅在暖阁休息一下吧。”生怕吵醒了徐光启。
听见皇帝说话,徐光启一个激灵,似乎从沉睡中醒了过来,连忙跪下,惴惴不安,道:“陛下恕罪,臣无状,罪该万死。”徐光启实在太累了,长途的旅行,刚进京,还没来得及休息,就被皇帝一道圣旨召进了宫,商讨事情,本来是件高兴的事,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实现心中抱负,奈何自己心中抱负,却是看上去简单,实际确却不太可能实现,这个对徐光启的打击,实在太大,以至于疲劳袭身,精神萎靡,居然昏昏沉睡,在君前失仪,实在是大不敬。
“不要紧,徐师傅长途劳累,都是朕的错,不该如此急忙忙的劳烦徐师傅,应该让徐师傅先安顿好,好好的休息一下的,这样,大伴,扶徐师傅到暖阁休息一阵,今日就不谈国事了。另外,徐师傅不顾年老体弱,千里赴京,忠君爱国之心可嘉,赏银千两,锦缎十匹……”
杨改革的心情很沉重。
徐光启似乎精力也耗尽了,再没多余精力做其他事,谢恩之后,就被王承恩扶着,带着点蹒跚的步伐走了出去。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