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莺语燕歌霞光异彩(2/2)
周小同把头埋在奶奶的怀里,感受着奶奶的温暖,想象着父亲的模样。
“妈妈呐,妈妈不跟父亲一块儿回来嘛!”一双清澈通亮的黑眼珠再次涌出一层层水雾。
周奶奶听了一怔,感觉到心爱小孙孙的悲伤,不由得放下手中活计,眼眶似乎也有些湿润了。
小孙孙眉宇之间像极了他的父亲,剑眉虎目,高高的额头。可那圆圆的脸蛋,柔顺滑溜的下巴,如樱桃般小巧玲珑的嘴口,却跟了他的母亲,尤其那嫩嫩的皮肤,如乳白色的玛瑙一般透着淡淡的红韵,一碰恨不得滴出水来。
周小同悲伤,周奶奶也不由得被钩了出来,儿子五年多没回来了,媳妇儿不知所踪,苦命的小孙子长这么大了还见过他的亲生父母,能不悲痛嘛。
周奶奶将小同同搂在怀里,抚摸着柔润的细发轻轻的说道:“你妈妈这次不回来,她还有别的事情,下次跟再跟你父亲一块儿回来。”
“奶奶骗人,奶奶骗人,爹爹回来了,妈妈为什么不回来!”小同同的头扎在奶奶的怀里,声音中夹带着哭腔。
“同同乖,妈妈不回来还有奶奶呢,奶奶疼同同,再说你父亲不就要回来了嘛!”
“不,不,他们都有妈妈,我的妈妈呢?我要妈妈!唔哇啊哇啊啊……我要妈妈……”同同大声的哭喊了起来。
周奶奶再也控制不住眼眶里的泪水,一时间奔涌而出,顺着那干枯苍白的脸上流了下来,滴滴泪水落在粗老的手背上。
顿时,屋内哭声一片,婆孙两人抱头痛哭,压抑多年的情绪喷泄而出。
两只春燕不知从什么地方飞了回来,飞到堂屋屋檐下的垒巢边,各自嘴里衔着一根柴草在窝边不停地比划,听到东偏房里的哀嚎声齐齐的飞了过去,落在门外雨搭下的横梁上,点着头看着屋内痛哭的婆孙两人,偶尔叽喳鸣叫一声,好像是在劝慰这两位老妇幼童:别哭了,别哭了,一切都会好的,明天会更好!
西边那巨大的太阳变得发红,天边几片云彩被照射得通红的一片,像火烧的一样,鲜艳夺目的彩霞,七彩纷呈,大地也变得通红一片。庄稼地里的村民也收起了农活儿,结束了一天的劳累,陆陆续续的往家回。
当地流传有一句谚语,‘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下段的意思是说,如果是傍晚出现了彩霞,那么预示着第二天是个好天气。是啊,明天准是个好天气,因为,明天会更好。
周康村的学堂位于村子中间靠西,东边是一个占地五六亩的池塘,中间长着两三排成年垂柳。
垂柳西面即是木屋学堂,学堂的屋顶是由实木搭建的,屋檐上雕龙画凤,再顶上铺了一层青瓦,四角梁脊下各挂着一个方形紫铜坠子,上写两个字:‘周堂’,就是周家学堂的意思。
屋顶由十几根粗大的圆木柱子支撑着,柱子上面雕刻着一溜溜诗句,大都是说一些学而时习之类的重要的掌故。柱子间垒了一米高的青砖,上面是精工雕刻出来的木窗,木窗大开,挂着一头到地的竹帘。
学堂西南是一块颇大的空地,四周生长着高低不等,杂乱无章,一颗挨一颗的杨柳、杨槐、榆树等。树木中间留了一个类似的门,有四五米宽,共车马行人通过。
西面靠北几颗老树之间,搭了几间小小房子,靠外的一颗榆树旁栽了一个示牌,上书一字:‘恭’,原来是出恭的地方。
学堂后的北面,较高的地方坐落着一所伟岸的房屋,像是一座庙,那是周家的祠堂。祠堂紧挨着池塘的后半段,四周芦苇丛生,芦苇中稀稀拉拉,歪八七扭的生长着一些柳树。
学堂内被竹帘和格挡分为四间,前面两间较大,是教学的学社,后面两间较小,是供老师休息的教舍。
周同的幼年学习生活,便是在这里度过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